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合成了两种新型的氮氧自由基:4-三氟甲氧基苯取代的氮氧自由基(NITPhOCF3)和4-三氟甲硫基苯取代的氮氧自由基(NITPhSCF3),并对这两种自由基分别进行了系列表征,包括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X-射线粉末衍射(XRD)、电子自旋共振谱(ESR)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利用新合成的两种自由基分别与稀土LnIII(LnIII=SmIII, EuIII, GdIII, TbIII, DyIII)的六氟乙酰丙酮(hfac)盐Ln(hfac)3·2H2O反应得到九种单核配合物Ln(hfac)3(NITPhOCF3)2(LnIII=SmIII(1), EuIII(2), GdIII(3), TbIII(4),DyIII(5))和Ln(hfac)3(NITPhSCF3)2(LnIII=SmIII(6), GdIII(7), TbIII(8), DyIII(9));另外,利用NITPhOCF3自由基配体与过渡金属MnII配位得到了一例双核配合物[Mn(hfac)2(IMHPhOCF3)]2(NITPhOCF3)(10)。在合成的氮氧自由基-稀土单核配合物分子中,中心LnIII离子采取八配位的畸变三角十二面体构型,金属离子的八个配位点被三个六氟乙酰丙酮阴离子(hfac)和两个自由基上的氧原子占据。每个hfac以双齿螯合的形式与金属离子配位,氮氧自由基都是单齿配体,用-NO基团上的一个氧原子与中心金属配位。在双核配合物[Mn(hfac)2(IMHPhOCF3)]2(NITPhOCF3)中,两个IMHPhOCF3配体均以-NO基团上的氧原子作为桥联原子与两个中心MnII配位构成双核结构,其中IMHPhOCF3配体是自由基NITPhOCF3的一种特殊还原形式。每个中心金属MnII采取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配位构型,其中4个氧原子来自两个双齿hfac配体,另外2个氧原子来自两个桥联的-NO基团。与其他配合物不同的是,在该配合物最小非对称结构单元中,存在一个游离的未参与配位的NITPhOCF3自由基配体。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配合物(1)-(9)进行了摩尔热容测定,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各配合物的平均摩尔热容,并通过多项式拟合方程,计算得到相关配合物的舒平摩尔热容值和相对于标准参考温度(298.15K)下的热力学函数值。对配合物Gd(hfac)3(NITPhOCF3)2(3)、Tb(hfac)3(NITPhOCF3)2(4)、Dy(hfac)3(NIT-PhOCF3)2(5)、Sm(hfac)3(NITPhSCF3)2(6)、Gd(hfac)3(NITPhSCF3)2(7)、Tb(hfac)3(NIT-PhSCF3)2(8)、Dy(hfac)3(NITPhSCF3)2(9)以及[Mn(hfac)2(IMHPhOCF3)]2(NITPhOCF3)(10)进行了磁性质研究。在配合物(3)和(7)中,Gd-自由基之间存在弱铁磁性相互作用,自由基-自由基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在配合物(4)、(5)、(8)和(9)中,由于TbIII和DyIII的强旋-轨偶合作用,导致难以对其磁相互作用进行理论定量分析;对配合物(8)的磁性分析表明,在Tb-自由基之间存在铁磁性相互作用,在配合物(6)中,由于SmIII的基态(6H5/2)与第一激发态(6H7/2)或者更高激发态之间的间隔较小,导致室温下SmIII在这些组态上都有分布。伴随着温度的降低,激发态能级热分布系数减小,导致该配合物的χMT值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配合物(10)中,与中心金属MnII进行配位的是不含单电子的还原型配体IMHPhOCF3,因此,对磁性质有贡献的只有顺磁性过渡金属MnII(S=5/2)和游离的NITPhOCF3(S=1/2)自由基,对其磁相互作用进行理论拟合表明MnII-MnII之间存在反铁磁性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