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动物纹饰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l76488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纹饰是我国传统纹饰艺术的一大分支,也是我国古代纹饰主要表现的题材之一。从文化结构来看,楚国动物纹饰杂糅了中原文化与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土著文化,以及楚疆域周边国家的文化;从地域范围来看,发现楚国动物纹饰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方的长江中、下游;从时代发展来看,楚国动物纹饰在商周时期开始发轫,在春秋时期逐步发展,在战国时期达到鼎盛。楚国动物纹饰的视觉形态,反映了先秦时期楚人的文化与精神世界,对楚国动物纹饰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楚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本论文以楚国动物纹饰为研究对象,以搜集、梳理与楚国动物纹饰相关的图谱为基础,以考古出土文物与文献典籍为论证,基于设计学视角,注重考古实物与文献相结合,由浅入深地对选题内容进行了研究。全篇由引言、五大章节、结语构成。首先,在论文中厘清了楚国、楚文化、楚国动物纹饰的相关概念,界定了楚国动物纹饰研究的时间范围、区域范围,梳理了楚国动物纹饰相关器物的考古出土情况,统计了考古发现的相关器物和动物纹饰的各类题材,分析了楚国动物纹饰发展的影响因素。其次,按照不同的题材类别,对楚国动物纹饰的造型特征和视觉效果进行了详细研究与大量的举证。在研究过程中,论文将楚国动物纹饰中主要的四个题材:龙题材,凤鸟题材,虎、鹿题材,复合意象题材,采用以青铜器、漆木器、玉器、丝织物四大类相关器物为组别的分类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再次,为进一步地了解楚国动物纹饰形成的原因,分析了龙、凤鸟、虎、鹿、复合等纹饰的造型意象内涵,深入剖析了纹饰中蕴含的楚人的通天思想、美饰思想,以及“事死如事生”的生命态度。最后,从设计学角度考察了楚人在提取造型意象和艺术化处理图形的设计手法,即图形构成中的简化手法、构形手法、几何手法;提出了楚国动物纹饰对现代设计思想和美学思想的启示。研究得出,楚国动物纹饰是不仅一种艺术,也是一种造型意象,这些意象源于楚人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由楚人尊崇自然、师法自然,模拟自然界各种动物的造型而来,呈现出了神秘而抽象的美感。楚国动物纹饰不止基于装饰造型存在,还基于某一功能而存在,是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体。楚人纹饰中出现的许多动物造型意象,是楚人神灵观念的物化。从影响因素角度看,楚国动物纹饰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背景、生态环境、工艺发展有关;从题材选取角度看,楚国动物纹饰延续、发展了商、西周以来的大部分动物纹饰题材;从设计手法角度看,楚人在造型特征、构形方式、表现技法等方面在当时均有一定程度的创新,融合了楚人的审美情趣,使纹饰呈现出超然灵动的视觉效果,创造了虎座凤鸟、镇墓兽、漆木座屏,龙凤戏珠纹绣等奇丽谲怪,极具特色的器物,达到了先秦时期纹饰艺术的巅峰。
其他文献
软骨内成骨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生长方式,软骨内成骨异常会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以及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是软骨内成骨的中心轴,但多种因素可使其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软骨内成骨异常。本文总结了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影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因素,旨在为研究预防和治疗软骨内成骨异常提供指导。
随着光伏发电规模的扩张,电网企业的日常运营工作也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这对电网企业的运营服务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光伏结算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光伏结算工具的需求分析及应用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光伏结算工具应当满足哪些方面的需求,并结合这些具体的要求对光伏结算工具进行了初步设计,以期提高电网企业运营能力水平,实现更好发展。
风为气流动的基本形式,风气太过或人体正虚难以抵抗,则易致病。风有内风、外风之分,外风从外感受,常为外感邪气的先导;内风源自脏腑功能失调,病位主要在肝,两者形成原因和产生途径不同,所致疾病及证候表现有异。但临床发现,外风内风两者并不完全独立,而相互招致,与肝相关,分析其本质均是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而产生的一种具有“易袭阳位、善行数变、善动不居”等“风象”特点的病理反应,其病理属性具有同一性,故而同
<正>通过“化工入园”来引导化工产业集聚和规范化发展,是现代化工产业发展的未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现阶段化工园区风险集聚特征明显,且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不高,亟待整治提升。本文从应急管理部、省、市县、园区、服务机构5个层次出发,提出提升建议,希望对化工园区整改以帮助。
期刊
<正>橙小军是以广东“平远脐橙”为原型创作的IP形象,插画设计提取脐橙育种、幼苗、移栽、扶苗出圃、成熟五个种植阶段,并以此为主题结合有美好寓意的主题词展开绘制,可爱呆萌的形象有利于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打响平远脐橙品牌,助力平远地区乡村振兴。
期刊
在浪漫主义兴起前,法国传统意义上的游记与文学并无紧密关联,而夏多布里昂1811年出版的《从巴黎到耶路撒冷》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旅行家不再专注于对异域的纪实描写,而是在其中穿插了大量历史回忆和思考,将现实中的地理知识融入人的精神世界。通过书写历史,作家促使游记从"发现世界""认识世界"走向"思考世界",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自我身份的构建和对人类命运的反思,最终将游记从松散的见闻记录转变为一种文
结合蓬安嘉陵江三桥18#墩锁扣钢管桩围堰施工案例,分析钢管桩围堰内支撑对基坑开挖、钢筋绑扎等工序施工影响,提出了锁扣钢管桩围堰换撑技术,研制了一种实现锁扣钢管桩围堰内支撑水平自由移动的导向装置。该装置由基地板、导向轮、销轴、连接板、加劲板、拉杆、紧固螺栓和临时锁定杆组成,并通过同围檩紧密贴合的两排正交滚轮实现内支撑的平稳水平移动。换撑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围堰内开挖、钢筋绑扎等工序施工对内支撑系统的影响
<正>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5G等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1]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2]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提出启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3]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本论文首先对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和STEAM教育的概念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分析了将STEAM教育融入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中的作用与价值,最后对STEAM教育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中的实践进行了研究。以“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探究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的实验为例,得出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中融入STEAM教育对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以及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