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葡萄膜炎是一类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其中多种类型病因尚不明确,反复发作的葡萄膜炎可对眼部功能造成不可逆损害,导致失明,长期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则会带来较多毒副作用。大鼠或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 EAU)是研究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病机制和新型治疗方法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然而目前常用的均为单发EAU模型,与临床反复发作的葡萄膜炎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试图建立大鼠实验性复发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recurrent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 rEAU)动物模型,并动态观察其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其眼部IL-17的表达,为葡萄膜炎基础研究提供更加合理的动物模型。方法1.利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多肽片段(R16)皮下免疫Lewis鼠,制作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模型;2.10天后处死EAU鼠,取淋巴结及脾脏,分离T细胞,体外R16抗原再刺激下培养;3.利用R16特异性T细胞过继免疫正常Lewis鼠,诱导复发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动物(rEAU)模型;4.临床观察:过继免疫后每天裂隙灯下观察实验组大鼠眼部炎症反应,并根据Caspi临床分级进行评分;5.组织病理学观察:分别取正常组及免疫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实验组大鼠双侧眼球制备视网膜组织切片,HE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科学统计测量各组视网膜各层厚度;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取制备好的视网膜组织切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视网膜中IL-17A的表达;结果1.体外成功培养R16特异性T细胞;2.成功建立rEAU模型;3.临床表现:R16特异性T细胞注射后第4天大鼠眼部开始发病,第6天疾病达高峰,至第10天大鼠眼前节基本恢复正常。间隔约4-6天后炎症再次复发,两个月内炎症可复发4到5次。一个眼发病时另一个眼可正常,与人的临床发病症状极为相似;4.病理组织学表现:1)免疫一个月后视网膜内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视网膜各层结构基本完整,外核层厚度变薄,与正常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t=4.028,P=0.0024);2)两个月后视网膜内依然可见少量炎性细胞,视网膜外核层厚度继续变薄,与一个月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t=13.93,P<0.0001);3)三个月组视网膜内无炎性细胞,但视网膜外核层厚度进一步下降,与两个月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t=9.412,P<0.0001);5.免疫组化表现:1)正常组、一个月组、两个月组及三个月组评分分别为0.645+0.173、1.917±0.186、1.167±0.234、0.833±0.236。各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F=64.10,P<0.0001);2)各疾病组IL-17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各疾病组随时间延长IL-17表达下降,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用R16特异性T细胞可成功诱导大鼠rEAU模型,临床表现为眼前节炎症反复发作,病理显示视网膜组织慢性损害,Th17可能参与疾病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