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确定中国汉族人群中微管相关蛋白Tau(microtubule-associatcd protein tau,MAPT)基因启动子区347C/G多态性的分布;明确它对中国汉族人群散发帕金森病(sporadic Parkinsons disease,SPD)发病与否及发病年龄、首发症状等临床特点是否存在影响;分析MAPT347C/G多态性联合LRRK2 Gly2385Arg多态性与SP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从而为PD发病机制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
[研究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后直接测序的方法对中国汉族的361例SPD患者(男211例,女150例;平均年龄63.6±11.0岁;平均发病年龄57.2±11.1岁)和511例正常对照者(男299例,女212例;平均年龄69.6±5.9)进行MAPT347C/G多态性分型。LRRK2 G2385R多态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酶切分析判断基因型。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布的比较及它们与PD临床特征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分析。Hardy—weiberg平衡分析采用SHEsis软件。统计显著性标准为P<0.05。
[实验结果]
(1)MAPT基因启动子区347C/G多态性在中国汉族的SP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中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368,P=0.642)。针对347C/G多态性基因型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时,未发现其与SPD患者发病年龄、性别、首发症状、UPDRS及ADAS—cog量表评分有相关性。
(2)SPD组中LRRK2 G2385R的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4)。按发病年龄分层显示:晚发型PD(LOPD)组中AA/AG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35),经调整年龄和性别后仍与PD的发病风险相关(OR=1.853)。而早发型PD(EOPD)组中从/AG基因型经调整年龄和性别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37)。临床表现方面,携带G2385R的患者和非携带的患者在性别、发病年龄、首发症状、UPDRS及ADAS—cog评分上均无统计学差异。
(3)MAPT347C/G和LRRK2 G2385R多态性交互作用与PD发病风险相关(P=0.014,OR=2.31),携带MAPT347CC基因型同时携带LRRK2 G2385R AA/AG基因型时增加PD的发病风险(P=0.02;OR=2.33),而仅携带其中一个基因型时与PD的发病风险未显示出相关性(P>0.05)。
[实验结论]
MAPT基因启动子区347C/G多态性可能本身与PD的发病风险及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但可能联合LRRK2 G2385R多态性而增加PD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