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介导的柑橘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抗性鉴定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k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细菌性溃疡病(Citrus bacterial canker disease, CBCD)是一种国内外检疫性病害,严重制约着柑橘产业的发展。因此,创制抗病品种是解决溃疡病危害的一个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根癌农杆菌转化,将pthA基因和Xa27基因转化溃疡病敏感类型柠檬(Citrus. Lemon L.)中,获得转基因植株,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鉴定和接种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农杆菌介导的上胚轴转化方法,pthA基因转化约500个外植体,鉴定57株柠檬,其中阳性植株45株,阳性率为78.9%。Xa27基因转化约1000个外植体,鉴定29株柠檬,其中阳性植株10株,阳性率为34.5%。2、通过基因表达分析,筛选pthA转化的#7、#22、#23三个系进行溃疡病接种试验,发现,接种4d后,野生型和转基因植株均开始发病。但前者发病率达到100%,病点率86%。转基因株系#7和#23发病率虽然达100%,但病点率分别为72%和47%,较野生型低。同时发现,野生型植株病斑显著大于#7和#23。转基因株系#22发病率为75%,病点率为33%,病斑大小为0.028cm2,三个参数均低于野生型柠檬。在病情指数上,转基因柠檬三个系都明显低于野生型。表明,转基因植株抗溃疡病能力增强。3、对转Xa27柠檬#5和#25两个系进行溃疡病接种试验。接种4d后发现,转基因株系#5和#25发病率分别为50%和33.3%,病点率分别为14%和40%,病斑大小分别为0.019cm2和0.012cm2,远远小于野生型柠檬的病斑大小,且两个转基因系的病情指数都比野生型低,表现出转Xa27柠檬具有一定的抗病性。表明,转基因植株抗溃疡病能力增强。
其他文献
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 Ponkan)原产中国,是我国重要的柑橘栽培品种之一,由于其果肉因脆嫩多汁、营养价值高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时至今日,我国椪柑产区
杨梅[Myrica rubra (Lour.) Sieb.et Zucc.]属于杨梅科(Myricaceae)杨梅属(Myrica Linn)植物,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亚热带特产果树。杨梅属35个种中有28种能与弗兰克氏菌(Frankia
黄瓜(Cucmis sativus L.)是我国重要的设施栽培蔬菜。果实刺瘤是黄瓜重要的外观性状。黄瓜果刺与表皮毛有着共同的形态特征及遗传基础,因此,对黄瓜表皮毛的研究也有助于人们
“香粉1号”香蕉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于2008年在中越边界进行香蕉资源考察时收集到的一份新种质,由于该种质的生物学特性介于香蕉和粉蕉之间,因此,我们暂命名为“香粉1号”。经试种观察发现,其生育期短,果肉细滑,风味独特,品质优异,是一份较有开发前景的资源,为明了其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本研究分别从生物学特性调查、染色体数目观察以及SRAP分子标记对“香粉1号”进行系统鉴定,并对部分品
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pekinensis)是原产我国的重要蔬菜,在我国冬季的蔬菜供应中居重要地位。大白菜育种材料单一已成为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瓶颈,创造具有丰富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