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州饮食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g1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时期,伴随着中国饮食的整体成熟,徽州饮食的内容不断丰富,地方特色表现得愈加突出。徽州饮食可分为主食、副食、饮料与调味品三个部分。主食以稻米为主,五谷杂粮为辅。副食中,肉食以猪、鱼、家禽较为常见,肉食品价格昂贵,普通百姓食用不多。徽州饮食中瓜果蔬菜种类繁多,价格低廉,且口感优良,是徽州人日常食用的主要菜品。以包、粿、糕为代表的徽州糕点,是徽州饮食中非常独特的一枝。徽州糕点种类极多,制作方式多样,味道鲜美,名称雅致,深受徽州人的喜爱,在日常饮食中出现频率极高。饮料则以茶和酒为主。调味品种类多样,使用广泛。为了保存食物,干制、腌制、熏制、烘焙等多种加工方式得到综合运用,食品保质期得到延长的同时,也获得了独特的口感。徽州菜肴的烹调有炒、烧、焖、炖、焐、蒸、炸、卤、煎、烤等多种方式。明清徽州饮食风尚特点突出。受到种植环境的制约,缺粮问题在徽州地区长期存在,并成为影响徽州饮食的重要因素,徽州饮食风尚在这一大背景下孕育形成。徽州人采用外省运粮及短途补给、余粮蓄积、外出经商、以杂粮补正餐等多种途径缓解缺粮问题。徽州饮食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祭祀中的祭品,二是节庆活动中的食物,三是民间日常饮食,其中祭祀与节庆活动为徽州民间日常饮食烹饪技巧的提升与内容的丰富提供了强大助力。除了保障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徽州饮食还作为宗族救济手段、笼络人心的工具和调节气氛的媒介,在宗族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饮食还是社会风俗的直观反映,并深刻影响着社会风俗的发展。饮食由俭入奢反映着徽州社会风俗的变化。宗族家长通过对就餐时的礼仪、对待长辈的态度、养老奉亲的方法等方面的严格规定,使饮食成为限制徽州人的行为准则之一。社会交往中更少不了饮食的存在,饮食是一座桥梁,文人之间以诗酒唱和、普通百姓间的迎来送往,沟通着彼此之间的感情。而对饮酒的矛盾态度也体现着理智与情感、规范与现实生活的冲突。此外,饮食每时每刻都在发挥着其基本的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为人们提供欢愉和快乐。本文第一章主要通过分析徽州地区的粮食问题与风俗民情,勾勒出徽州饮食形成的大背景;第二章将饮食分为稻、麦与山地作物,肉类,瓜果蔬菜,糕点,饮料与调味品五大类,分别叙述徽州饮食的具体内容,并兼及饮食的加工工艺和烹饪方法。第三章重点探讨饮食的社会功能,包括统宗收族、行为限定、社会交往、娱乐等。
其他文献
许多家长一看到孩子发热就恐慌起来,总是要求医务人员马上给孩子降温,甚至要求静脉点滴。其实,发热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和入侵病原体作战的一种保
报纸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气阴两虚型和心肾阳虚型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HF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对照组。用24h动态心电图分析两组HRV时域的
大学生就业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和个人尊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探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