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区域经济完成“输入-转化-输出”的过程中,区域物流以物质流状态满足了物质输入需求和物质输出需求,对区域经济系统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持;同时,物流业由于归属流通行业而被划入第三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区域物流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产出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并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缩小行业和城乡收入差距等;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产生稳定的物流服务需求,有利于增大对区域物流建设的投资规模,优化的区域经济结构有利于优化区域物流结构等。随着经济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展、延伸,为之提供必要支持的物流活动不可能受限于固定的空间范围内,物流业为了保证系统的运营,在区域内的城市间、不同区域间发生产品或原材料等物质的空间位移、物流交易的资金往来、物流信息的发布和传输等,扩大了区域物流的空间相互作用范围,有利于在更大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份额,并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已有的研究更多地关注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间局部的影响关系,未能体现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这两个整体组织如何相互影响;对区域物流的评价研究中,忽视了区位因素对区域物流发展的重要性,而且在空间相互作用方面,较少有研究涉及到区域间的物流联系、各区域物流的发展对外部产生的辐射强度等。因此,本文从互动的角度并运用“场”的思想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一,结合近年来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环境,勾勒出本文的选题背景,并分析选题意义;从区域物流发展、场论应用、城市间经济联系等方面的相关研究,综合分析与主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技术路线和论文创新点;第二,基于区位理论、区域物流理论、场论等已有理论基础,提出区域物流场的概念,并对区域物流场的组成、性质及与物理场的差别进行具体分析;在提出区域物流场场效应概念的基础上,界定了区域物流场经济效应、空间效应的概念;第三,从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和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的影响两方面,论述了区域物流场经济效应的内涵;通过比较多种测度方法,确定以典型相关分析法结合中国31个省级区域2003~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测度;基于测度结果中的典型变式系数、典型相关系数、指标相关系数和典型变量值等数值,从全局和局部角度分析了区域物流场的经济效应;第四,从剖析性质、产生条件、动力机制、类型等方面论述了区域物流场全域效应的内涵;通过构建场源引力模型、场源“位”模型、场源“势”模型及场源地位模型,结合2008年中国31个省级场源的相关数据,对区域物流场的全域效应进行实证测度,具体分析场源间的联系强度、场源的干扰和抗干扰能力、场源的综合能力;第五,从剖析性质、形成机制和作用形式等方面论述了区域物流场邻域效应的内涵;通过比较已有的几种测度方法,结合基本断裂点模型,修正并推导出测度邻域效应的断裂点轨迹模型,结合2008年中国31个省级场源的相关数据,对区域物流场的邻域效应进行实证测度,具体分析每个场源对邻接场源的辐射程度和辐射特点,并对基本断裂点模型和断裂点轨迹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第六,结合经济效应、全域效应和邻域效应的测度结果分析,提出以经济促物流发展、优化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发挥物流产出能力、开发人力资源效用、加强部门间和区域间的协调合作、建设物流信息平台、优化场源“位”与“势”和在竞争中抓住发展机遇等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