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控制权收益和上市公司绩效: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n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影响上市公司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控制权收益,国内外学者围绕大股东利用控制权获取控制权收益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些年,众多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控制权获取了不菲的控制权私人收益,由此得出控股股东通过侵害中小股东利益获得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结论。另外,Dyck和Zingales(2002)对39个国家发生在1990年至2000年间的412宗控制权交易进行了分析,得出结果后发现不同国家的控制权溢价水平差别很大,特别是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相比,差异更是明显。他们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一国对中小投资者的法律保护越好,证券市场更成熟,监管力度更强,控制权的私人收益越小。本文这是基于以上原因对市场监管影响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求得到市场监管的哪部分能够降低控制权私人收益,并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性建议。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别研究了控制权私人受益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和市场监管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关系。其中,在实证部分本文选取沪深两市在2002年至2006年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163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并将市场监管分成三个部分,分别进行量化。再以样本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以及市场监管的量化指标作为变量,通过多元回归方程,得到各因素彼此之间的相关关系。   虽然实证结果与理论假设有部分不一致,但基本上符合相关研究假设。控制权私人收益与上市公司长期绩效呈负相关关系,控制权转移后目标公司三年内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为负。市场监管中信息披露指数、市场化指数等因素与控制权私人收益呈负相关关系,是否实行股权分置改革等因素与控制权私人收益呈正相关关系。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市场监管广义化,分析了市场监管的三个组成部分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并提出了市场监管的具体量化指标,这对指导国家监管部门今后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监管有着现实的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结合反垄断政策和企业管理的相关学说,以寡头并购效应为主线,从企业和社会两个层面对寡头并购效应分别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结合波音与麦道的并购案,对寡头
非现金支付工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普及应用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社会文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应用,对国家减少现钞投放、降
摘 要:现在幼儿园的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教育教学也有很高的要求。《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学前教育机构要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来生成课程内容。强调让幼儿亲近大自然,主张教育者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丰富幼儿活动的经历和体验,为幼儿提供活动与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大多数农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