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控制影响流域输沙量变化的2个主要因素,特别是近50年来,随着流域人类活动的加剧,植被覆盖变化和水库修建已成为影响流域输沙量变化的关键因素。本文运用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研究人员开发的HydroTrend3.0.4水文模型,以组成鄱阳湖流域的5个子流域(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公元1956-2010年鄱阳湖流域的实测水沙数据、实测气候数据、DEM高程-面积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建立了鄱阳湖流域HydroTrend水文数值模型。在验证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分别模拟了鄱阳湖流域的赣、抚、信、饶、修5个子流域过去1000年来在3种模式(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驱动下的流域水沙通量。模拟结果显示:(1)过去1000年来,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的鄱阳湖流域5河入湖径流量为103.65 km3/y。鄱阳湖流域5条子流域的径流量最主要受气候变化(尤其是降雨量变化,气温变化影响较小)的控制,径流量的变化与气候的冷、暖和干、湿变化密切相关,人类活动几乎不影响径流量的大小;由于千年来降雨量变化并不是很大,受气候变化影响,整个鄱阳湖流域的径流量在小冰期和非小冰期之间的变化百分比在7%左右。(2)在气候变化驱动模式下,5条河流的输沙量在小冰期和非小冰期的变化百分比均小于10%,人类活动则是影响鄱阳湖流域输沙量变化的主导因素。1000-2000年间,鄱阳湖流域的入湖输沙量为10.30 Mt/y,1000-1700年间,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弱,这一时期输沙量的变化主要由气候变化所主导,5河入湖输沙量为9.21 Mt/y。过去300年来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流域的入湖输沙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①因人类活动加剧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增加,这种效应使公元1701-1950年的年均入湖输沙量达到12.77 Mt/y,相对于公元1000-1700年的9.21 Mt/y增加了近38.65%;公元1801-1950年间的入湖输沙量更是达到了14.61 Mt/y,在100年间增加了 58.63%(相对于公元1000-1700年)。②在公元1951-2000年间,由于受植被覆盖变化和水库修建的双重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输沙量变化趋势更为复杂化,公元1951-2000年的年均输沙量为13.42 Mt/y,而前30年(公元1951-1980年)的年均输沙量高达14.57 Mt/y,后10年(公元1990-2000年)的入湖输沙量由于水库拦截作用的凸显,仅为最高时期14.57 Mt/y(公元1951-1980年)的61.56%,与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时期(公元1000-1700年)入湖输沙量大致相当。在过去的300年中(公元1701-2000年),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不断加剧,使鄱阳湖流域输沙量累积增加了近1479.87 Mt,这其中有351.44 Mt泥沙在公元1951-2000年间因水库修建作用而被拦截;因此,在人类活动影响下,鄱阳湖流域近300年来累计增加的入湖输沙量达到1128.43 Mt。总体看来,在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历史时期,气候变化是控制流域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人类活动影响日益加剧的时期,人类效应是影响输沙量变化的主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