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来源 :集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如何合理运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经典文本对新时代的“美好生活”问题进行理论解读,成为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诉求,也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需要。其中,《德意志意识形态》所体现的以物质生产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框架,有助于我们去更好理解什么是新时代下人民真正需要的“美好生活”,并进一步思考我们如何通过实践来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框架,人民的“美好生活”在不同的理论维度中具有不同的价值内涵。在“广义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广义美好生活观,指的是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所需要的一般基础和物质动力,放在新时代背景下即是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狭义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狭义美好生活观,是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因分工导致的人类反被资本操控的异化现象,进而找到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现实路径,即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世界历史”理论维度下的美好生活,指的是全世界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商业贸易和人文交流日趋频繁,任何国家都无法撇开他国来单谈本国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下,新时代美好生活观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印证与发展,它与主要矛盾转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决策的部署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性。
其他文献
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给广西带来了巨大变革。要实现这历史性飞跃,关键是加强营销宣传。本文在分析广西当前营销存在的不足及其成因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广西经济健
有效地培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今学校课堂教学的追求目标,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学目标中要突出创新意识,开放课堂创设创新氛围,鼓励创造性学习,创设校园创新环境,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