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向越野是一项参加者借助地形图和指北针,按规定顺序寻找若干个标绘在地图上的检查点并以最短的时间完成赛程的运动,是一项集体能与智能并重的体育运动。它既是一项竞技体育项目,也是一项休闲项目,在我国也算是一个新兴运动项目。经过各种社会力量的大力推广,定向越野在这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学校的定向越野发展速度最快,运动技术水平最高。特别是在高校,由于大学生运动员具备了定向运动中对体能、智能、心理素质等方面较高的要求,并且大学校园所特有的自然结构条件也给定向越野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场地条件,所以定向运动在高校的发展尤为迅速。目前,高校的定向越野竞技水平基本代表我国最高水平,最新公布的定向越野国家队队员名单显示,国家队的男、女队运动员分别为10名,而他们无一例外的全部来自国内高校。虽然,近几年定向越野在我国发展较快,但整体上我国的定向运动的竞技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定向越野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方面我国处于探索阶段。定向越野属于典型的体能类耐力性项目,运动员体能水平在其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随着运动员专业技术的不断完善,其体能水平往往是决定比赛成败的关键因素。定向越野的体能训练,是为了让身体贮备足够的能量以满足比赛的需要。定向越野的比赛不像田径径赛的长距离跑的比赛,有固定的距离和标准的场地,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长跑运动员在赛前就能提前计划出每圈的速度,以达到理想的目标,而且,每个专业的长跑运动员都有自己的稳定的跑的节奏,在赛前就可以计划出体能的分配情况;而定向越野比赛是在野外复杂的地形上进行的赛跑,迈出去的每一步所遇到的路况都不一样,所以不能对体能和节奏做出准确的预判。本人主要是通过对我国高校的长跑教练员、定向越野教练员及相关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通过对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研究我国高校定向越野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旨在提高我国高校的定向越野的竞技水平,同时为高校定向越野运动员的选材提供参考。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定向越野在空间上具有广延性、方位性,在时间上有间歇性;根据不同地形,跑动技术多样化、复杂化。2高校定向越野运动员的一般耐力训练距离为35-40公里,专项耐力训练一般采用2-4公里的距离重复训练,要尽量在野外地形下进行;耐力素质训练主要采用越野跑、耐力性变速跑、法特莱克跑、长时间长距离持续跑等方法。耐力训练的强度控制一般是通过心率和主观运动感觉等级来进行的。3高校定向越野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训练一般采用400-2000米/*8-15组,训练方法采用长时间重复训练,同时增加大脑思维活动的练习的方法。绝对速度训练采用30-100米/*6-8组,训练方法采用高强度间歇训练法。4定向越野比赛中存在各种障碍性地物的特点,除了要加强力量耐力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快速力量的训练,提高通过障碍物的能力。肌肉专项力量训练采用大负荷,低重复次数的最大力量训练;动作专项力量采用抗阻跑,跨步跳上坡和深跳等超等长力量训练。5高校定向越野运动员的柔韧训练主要针对与跑的技术和能力密切相关的髋关节的屈肌,小腿腓肠肌和大腿肌肉等,训练方法采用动力性拉伸、静力性拉伸以及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拉伸等。灵敏素质的训练要有针对性,对比赛中常用的技术动作进行反复练习,从而预防各种运动损伤,提高协调性和灵活性。6影响我国高校定向越野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主要因素是:学训矛盾明显,训练场地和经费不足,教练员专业化程度不够,训练观念守旧、方法和手段缺乏系统性,理论支持不足、科研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