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学派诊治痰证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 : 34次 | 上传用户:wdt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阐明丹溪学派宗师朱丹溪及其8位弟子的痰证诊治理论、学术传承脉络;总结提炼朱丹溪及其弟子从痰诊治相关病证的理法方药特点。2研究内容2.1朱丹溪的痰证论及其临床运用提炼和总结朱丹溪的痰证诊治理论,具体阐明:“痰”的涵义与分类;“痰”的形成与特性;“痰”的致病特点;痰证的病因病机;痰证的证候辨析;痰证的治则与治法;治痰常用方剂的组方规律;主要祛痰药物及祛痰特色药物的使用。全面梳理、分析和总结朱丹溪的医案、医论、医话。重点阐明:从痰诊治中风、痛风、眩晕、咳嗽、噎膈、癫狂、积块、赤白浊、月经病等9种病证的理法方药特点。2.2朱丹溪弟子的理论传承与发挥提炼和总结朱丹溪8位弟子(戴思恭、楼英、徐彦纯、刘纯、王纶、虞抟、汪机、孙一奎)的痰证诊治理论及临床诊治特点。具体阐明:痰证理论特点,临床诊治特点,学术传承与发挥;并以具体医案作为示例,对其诊治特点加以论述。3研究方法3.1医史学方法纵向考察和梳理相关文献,考证和探寻丹溪学派的传承关系,明晰朱丹溪及其弟子诊治痰证的源流,提炼各医家的痰证理论特点和临床诊治特点,揭示其传承脉络。3.2文献学方法基于《中国医籍考》《中国医籍大辞典》等工具书,确定丹溪学派各医家书目;通过《新中国六十年出版总目》,确定其中已出版的书目;通过《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确定现存但未出版的书目,确定可利用的原始文献范围。搜集丹溪学派各医家在痰证诊治方面的相关资料,并按年代、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对于其中涉及其他医家的医论,进一步查阅原始文献,以明晰其学术源起、传承、发展、学术影响等。深入研读丹溪学派各医家的著作及相关文献资料,分清引述、抄录与其自家创见等情况,明晰丹溪学派各医家诊治痰证的学术渊源、学术创新。3.3理论分析与归纳方法系统而全面地提取和分析丹溪学派各医家诊治痰证的医论、医话和临床验案,从理、法、方、药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和阐明其共性理论和各自的特色观点及学说,归纳和总结各医家从痰诊治临床相关病证的主要特点。4研究结果4.1朱丹溪的痰证论及其临床运用(1)痰的概念朱丹溪对“痰”的认识,属于“广义”之痰的范畴,认为“痰”是因人体脏腑气化失常,“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津液不行,“结聚而不得发越”,积聚而成的病理产物。此外,还提出了若干描述“痰”的术语,从“痰”之别称、“痰”之性质、“痰”之质地与颜色等方面,拓展了“痰”概念的外延,进而丰富了“痰”的理论。朱丹溪将痰“结聚”于体内所致病证,统称为“痰证”或“痰病”。(2)痰的形成与特性痰的形成朱丹溪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药石所伤、劳倦内伤等为生痰的主要病因。认为“痰”的形成,多由“人之饮食过量,七情之偏,五味之厚,糟粕之余”,致使“中宫不清,土德不和”,脾胃损伤,导致痰浊化生。其关键病机有脾土受损、气机失运、实火生痰、相火生痰等。“痰”的基本特性分析朱丹溪有关痰与痰证的论述,阐明“痰”有逐渐蓄积、随气升降、流动不测、黏滞胶着、秽浊腐败、性趋结聚、致病怪异等基本特性。“痰”的致病特点分析朱丹溪所论临床各科痰证的具体症状表现及病因病机,阐明“痰”有蒙蔽神明、阻滞气血、积聚成块、泛溢肌腠等致病特点。(3)痰证的病因病机痰证的产生,可因“痰”的逐渐蓄积,加之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或“痰”与体内其他病因物质,如瘀血,共同作用所导致。依病因病机之不同,痰证可分为湿痰、热痰、风痰、燥痰、寒痰、痰瘀、食痰等不同证候类型。湿痰多因外感湿邪,久居湿地,或饮食失宜,情志忧郁所致。包括外邪导致湿痰、内湿蕴结成痰。湿痰,是痰证中的基本证候类型,脾失健运是其关键病机。热痰多因感受火热之邪,或外邪化热;或素体阳亢、煎熬津液;或情志失调、气郁化火。包括外邪导致热痰,内有郁热生痰和阴虚火动成痰等。风痰多因于外感风邪,可挟寒、热、湿邪引动痰邪,或久居湿地,或嗜食肥甘厚味,或湿浊之邪,化热生风所致。包括外风挟痰和内风挟痰等。燥痰多系燥邪灼津,炼液成痰,或阴虚津枯,津凝成痰所致。包括外感燥邪、津浊成痰,肺肾阴虚导致津凝成痰等。寒痰多因素有痰浊,又感外寒;或脾肾阳虚,寒从内生,津液不化,聚而成痰,寒与痰相搏结所致。包括外邪导致寒痰和脾肾阳虚导致津聚成痰等。痰瘀多因气滞不运,或气化不及,津变成痰,同时血滞成瘀,痰瘀互为因果而致病,以痰瘀互结为病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之论为朱丹溪首倡。食痰多见于嗜酒、多食,特别是嗜食肥甘厚味之人,每易挫伤脾胃,导致食积停滞不化而生痰,痰食夹杂则成食痰证。(4)痰证的证候辨析在痰证的辨证方面,重视辨病因、辨病位并结合脉证特点加以具体辨析。病因辨证朱丹溪辨痰证病因,包括辨外感、辨内伤、辨七情饮食等。病位辨证朱丹溪辨痰证病位,包括辨犯肺之痰、辨积胃之痰、辨蒙窍之痰、辨注肾之痰、辨肝胆之痰、辨膀胱之痰、辨经络之痰等。脉证特点包括辨患者体征、辨痰之色味与质地、辨痰证脉象、辨预后症状等。(5)痰证的治则治法基本治则 在诊察脉象,辨别体质,分析症状,推求病因,准确辨证的基础上,朱丹溪以治痰求本,缓急分治;详审攻击,保护正气;三因制宜,首重体质为基本治则。主要治法朱丹溪提出“不治痰而治气”的观点,强调“顺气为先,分导次之”和“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也”的治疗大法。在具体治法的运用上,体现以下7个特点:即顺气为先,分导次之;实脾燥湿,治痰之本;涌吐祛痰,提气倒仓;泻下逐痰,慎用渗利;痰瘀同治,活血化痰;滋阴降火,养血化痰;温清消导,软坚散结。(6)治痰方剂的运用基于辨证论治的原则,朱丹溪或依古方化裁加减,或自拟复方,或举用单方治疗痰证,融百家之长,灵活权变,攻补兼施。笔者经分析统计,朱丹溪常用治痰方剂共计73首,可分为理气化痰方、实脾化痰方、燥湿化痰方、涌吐祛痰方,泻下逐痰方,痰瘀同治方,滋阴化痰方、温化寒痰方,疏风化痰方,熄风化痰方,清热化痰方、消食化痰方,化痰软坚方等13类方剂。(7)祛痰药物的运用朱丹溪临床诊治痰证的用药特色,主要包括从效用区别治痰药物药力强弱,依据病位恰当选取引经药物,辨析痰之特点采用治疗专药等。并基于临床实践,总结诸多独具特色的用药经验。(8)临床诊治痰证举隅本研究选取9个体现朱丹溪诊治特色的病证,进行诊治特点与规律的研究与总结。中风 以血虚痰热、痰瘀互结、气虚有痰为主要病机,以顺气、活血、化痰为主要治法,根据标本缓急与病程不同、患者虚实胖瘦等,进行辨证论治。代表方剂为二陈汤、四君子汤、四物汤等,多联合运用,依痰瘀多寡加减化裁。痛风 以内有血热痰浊,外受风寒湿邪为主要病机,以清热化湿兼化痰、活血、补虚为主要治法,代表方剂为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眩晕 以湿痰、痰火为主要病机,祛痰兼补气、降火为主要治法,代表方剂为人参前胡汤、瓜蒂散,或二陈汤加减。咳嗽 以湿痰停胃犯肺为主要病机,以化痰为先,兼以肃降肺气为主要治法,依发病时令、患者虚实、致病兼邪之不同辨证论治。代表方为二陈汤加减。噎膈 以膈间有痰瘀互结,或因痰隔,妨碍升降为主要病机,以养血润燥,化痰和胃为主要治法。治以二陈汤为主方,加童便、韭汁、竹沥、牛羊乳汁等。癫狂 以痰结于心胸为主要病机,以镇心神、开痰结为主要治法,常用竹沥、黄连、辰砂、瓜蒌、南星、半夏、川芎、白芍、青黛、柴胡等药组方。积块 以痰瘀互结为主要病机,以行气开痰、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常以海石、三棱、莪术、香附、桃仁、红花、五灵脂为丸,用石碱白术汤送服。赤白浊 以湿热、有痰、有虚为主要病机,治以燥湿降火化痰兼升举之法,代表方剂为燥湿化痰丸,或二陈汤加减,或以青黛、蛤粉为丸。月经病 以湿痰、痰瘀和虚痰为主要病机,以行气燥湿、痰瘀同治、补气化痰为主要治法,代表方剂为二陈汤合四物汤加减。4.2朱丹溪弟子诊治痰证的理论传承与发挥丹溪学派各医家对痰证的诊治,均以朱丹溪的痰证论为宗,但在理论方面多有创新与发展。其中,有8位医家在继承朱丹溪痰证论的基础上卓有建树。亲传弟子戴思恭 明确区别痰与饮、提出六经生痰的病机观点,认为凡病皆可兼痰,治痰需实脾理气,基于辨证灵活用药。戴思恭率先整理、阐释朱丹溪的痰证诊治理论和临床诊治经验,完善了朱丹溪关于痰证病因病机的理论认识。戴思恭对朱丹溪痰证论的全面继承和大力弘扬,使得朱丹溪之学术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亲传弟子楼英指出“痰之源不一”,其详辨痰证症状,合理分类痰证,阐释痰证病机,总结朱丹溪痰证用药。楼英在朱丹溪基础上具体阐释“百病皆生于痰”的观点,对痰证症状、体征的描述更为明确、具体。其对朱丹溪的痰证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和梳理,对比先前医家,更充分地体现了朱丹溪痰证理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再传弟子刘纯在痰证的诊察方面,擅于把握望闻问切之要点,进一步丰富了对痰证脉象的认识。刘纯还提出7类痰证治法、10类治痰方剂,并精当地概括了治痰药论。阐明了朱丹溪痰证论中的治法、方药框架,将诸多痰证方药编写为通俗易懂的歌诀形式,不仅使中医痰证理论框架更加明晰,更使中医痰证理论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私淑弟子徐彦纯提出痰分三因五证,提倡辨痰新久,注重治痰理气,分类变通古方,擅用引经药物。同时,刘纯还比较系统地整理了朱丹溪有关痰证的治法和治痰方剂。刘纯上述论述,对其后医家依据病因不同对痰证治法和方剂进行分类有所启发。私淑弟子虞抟提出脾失健运生痰、肺气郁热生痰、火炼津液成痰的重要病机观点,完善了丹溪学派痰证的病机理论范畴;指明痰可“为内外疾病,非止百端”,认为治痰应重视健脾顺气,并依痰停部位不同、痰证类型不同而论治,精选常用成方私淑弟子王纶提出“痰之本,水也,原于肾”,在朱丹溪重视从脾论治痰证的基础上,强调从肾论治痰证并阐明其原理;强调痰可导致诸病,列举痰证常见症状,注重辨析痰浊性状;认为治痰需实脾顺气,同时强调顾护阴血,更为全面地总结了痰证的治法和用药规律。创制治疗火邪日久所生老痰、郁痰之化痰丸。私淑弟子汪机提出从内因、外因、五气之不同对痰证进行分类,提出和气降痰、逐痰行气、补气运痰的治痰大法,辨析“或汗、或下、或温、或清、或导、或散、或补、或泻”的具体治法;临证擅用甘温药物扶养脾胃之气而祛除痰邪。汪机对朱丹溪治痰理论的总结提炼,使丹溪学派的痰证理论更为丰富。私淑弟子孙一奎提出痰皆脾湿津液所成,病机包括气郁津滞生痰、脾虚湿滞生痰、脾肾阳虚生痰、阴虚火动生痰;临床中将痰证分为热痰、风痰、冷痰、湿痰、饮痰、酒痰、脾虚生痰等,注重分辨痰证特殊见证;治疗时强调劫痰须先补虚,利气健脾补肾;擅用二陈汤化裁,审病因、部位辨证用药,强调慎用利药;保留了大量的痰证相关医案,印证了丹溪学派痰证诊治理论的合理性和临床价值。以上医家对朱丹溪痰证理论的运用、整理、诠释和发挥,使丹溪学派的痰证诊治理论和临床经验得到了丰富与完善,推动了痰证理论的发展。4.3丹溪学派诊治痰证的理论特色(1)论肥人多痰湿,重视痰证形成的体质因素丹溪学派医家,多强调或认同“肥白人多痰湿”的观点,指出肥胖的发生与痰湿壅盛的密切关系,蕴含着对痰湿体质的独特认识。(2)辨析痰证成因,阐发痰浊之脾虚气病之机丹溪学派医家认为,痰之病因有内外之分,涉及六淫、七情、饮食等致病因素。脾虚生痰,无论外感、内伤,均包含脾胃虚损之病机;痰困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气病生痰,气病可以导致痰浊的生成,痰浊可以随气运行,导致周身各处病变;痰郁体内使气机失常、津聚成痰,痰郁体内,可以导致相关病变。(3)主张百病兼痰,从痰论治临床各科之病证丹溪学派医家,均指出了“痰”致病的复杂性、广泛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湿土生痰,痰热生风;痰迷心窍,扰乱神明;痰停体内,久积成块;阴虚火动,炼液成痰;痰挟瘀血,遂成窠囊。对与上述病机相应的病证,多注意从痰论治。(4)精审痰证类型,辨别证候特点与分部表现综观丹溪学派医家,主要依据病因病机特点区分痰证的具体类型,共论及湿痰、热痰(火痰)、风痰、燥痰、寒痰(冷痰)、食痰(味痰)、老痰(结痰、顽痰)、气痰(郁痰)、痰瘀、暑痰、惊痰、酒痰、气虚痰等13类痰证;同时重视辨分部表现,主要包括辨犯肺之痰、辨积胃之痰、辨蒙窍之痰、辨注肾之痰、辨肝胆之痰、辨膀胱之痰、辨经络之痰等。(5)临证机圆法活,全面丰富痰证之治则治法丹溪学派医家提出或运用的痰证的3项基本治则,即治痰求本,缓急分治;详审攻击,保护正气;因人制宜,首重体质。治疗大法包括:顺气为先,升提涌吐;实脾燥湿,治病求本;补阴降火,活血化痰;温清消导,软坚散结等。具体治法包括:理气化痰法、实脾化痰法、燥湿化痰法、涌吐祛痰法、泻下逐痰法、痰瘀同治法、滋阴化痰法、温化寒痰法、清热化痰法、疏风化痰法、熄风化痰法、消食化痰法、化痰软坚法等13种。(6)处方用药精妙,树立后世治痰方药之典范丹溪学派医家,临证重视二陈汤的加减运用,但同时根据痰证的具体证候遣方用药,方从法出,可以划分为理气化痰方、实脾化痰方、燥湿化痰法方、涌吐祛痰方、泻下痰实方、痰瘀同治方、滋阴化痰方、温化寒痰方、清热化痰方、疏风化痰方、熄风化痰方、消食化痰方、化痰软坚方等13类治痰方剂。在具体用药方面,有依痰证类型用药和辨痰停部位用药等特色。5研究结论(1)朱丹溪所提出的痰证诊治新概念、新命题、新学说,以及独具特色、卓有成效的临床诊治经验,开创了中医痰证临床诊治与理论发展的新局面。而丹溪门人、私淑弟子,对朱丹溪痰证理论和临床经验的继承、发挥与推广,不仅使朱丹溪的痰证理论得到了丰富与完善,也彰显出丹溪学派上述医家诊治痰证的学术特点,从而备受后世医家的广泛重视,大大促进了中医痰证诊治的发展。(2)综合丹溪学派医家的痰证诊治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要点:“痰”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药石所伤、劳倦内伤等,导致脾土受损、气机失运、火热炎上等,遂使津液浊化积聚而成的一种病理产物;痰具有逐渐蓄积、随气升降、流动不测、黏滞胶着、秽浊腐败、性趋结聚、致病怪异等基本特性;同时也是具有广泛致病性的病因物质,具有蒙蔽神明、阻滞气血、积聚成块、泛溢肌腠等致病特点。痰证,是指由于“痰”在人体内逐渐积蓄,加之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的影响;或“痰”与瘀血等体内其他病因物质相互搏结,所导致的一系列证候的统称。依病因病机之不同,痰证可分为湿痰、热痰(火痰)、风痰、燥痰、寒痰(冷痰)、食痰(味痰)、老痰(结痰、顽痰)、气痰(郁痰)、痰瘀、暑痰、惊痰、酒痰、气虚痰等13类痰证。此外,特别指出肥者多痰湿,重视痰证形成的体质因素。临床辨证,精审痰证类型,辨别证候特点与分部表现。擅于辨析外感、内伤、七情饮食等不同病因所致痰证,以及犯肺、积胃、蒙窍、注肾、肝胆、膀胱、经络等不同部位之痰证的特点和表现;同时,注重辨析患者体征、痰之色味质地、痰证脉象、预后症状等脉证特点。临证治疗,机圆法活,全面丰富痰证之治则治法。以治痰求本、缓急分治,详审攻击、保护正气,因人制宜、首重体质为基本原则;辨证运用理气化痰、实脾化痰、燥湿化痰、涌吐祛痰、泻下逐痰、痰瘀同治、滋阴化痰、温化寒痰、疏风化痰、熄风化痰、清热化痰、消食化痰、化痰软坚等13种治法。临证处方用药精妙,树立后世治痰方药之典范。临证遣方,恰当配伍,攻补兼施,或古方今用、辨证化裁;或临机应变,机圆法活。其治痰代表方剂,可分为理气化痰方、实脾化痰方、燥湿化痰方、涌吐祛痰方、泻下逐痰方、痰瘀同治方、滋阴化痰方、温化寒痰方、疏风化痰方,熄风化痰方、清热化痰方、消食化痰方,化痰软坚方等13类。临证用药,擅从效用区别治痰药物药力强弱,依据病位恰当选取引经药物,辨析痰之特点选用治疗专药,并基于临床实践,总结诸多独具特色的用药经验。(3)丹溪学派诊治痰证的理论特色:①论肥人多痰湿,重视痰证形成的体质因素;②辨析痰证成因,阐发痰浊之脾虚气病之机;③主张百病兼痰,从痰论治临床各科之病证;④精审痰证类型,注重证候特点与分部表现:⑤临证机圆法活,全面丰富痰证之治则治法;⑥处方用药精妙,树立后世治痰方药之典范。(4)基于本项研究认为,朱丹溪擅长从痰诊治多种内伤杂病,并为中医痰证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朱丹溪有关痰证诊治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和重要的应用价值;加之其多名弟子的应用、整理、阐发,传承,对后世医家诊治痰证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百病从痰论治”,也是丹溪学派的主要学术特色。
其他文献
1临床资料患者女,82岁,于2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头痛,逐渐加重伴有左眼部胀痛,左侧鼻旁、上唇麻木,嗅觉丧失,无眩晕、无恶心呕吐,无鼻塞流涕。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明显好转,近一
大型购物中心是零售业主要的、最为完备的物质载体之一,强劲旺盛的市场需求本应该催生大型购物中心持续旺场和不断增值,使开发运营商、经营商、物业管理商、消费者实现多赢。但
污泥焚烧飞灰经气流分级机分级后进行高温煅烧处理,采用硫酸硝酸法、TCLP、欧盟EN12457-3该3种不同浸出方法研究高温煅烧对不同粒径焚烧飞灰重金属浸出特性的影响,即从不同粒
从世界港口业的发展史来看,港口之间进行港口资源整合、区域合作已经是大势所趋;港口竞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促进临港工业的发展、增强辐射能力、完善物流体系
为了查明750kV输电线路风偏跳闸的主要原因,采用解析法对绝缘子风偏后不同角度下的间隙距离进行分析,找出引起线路跳闸的风偏角。然后利用规程法对风偏角进行计算,得出设计风速3
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还面临许多难题,而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相得益彰”,能够有效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文章主要从政府和科技型中
目的了解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状况,探讨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社会支持、生命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269例癌症患者应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癌症患者生命质量
针对华北油田岩性致密、泥质含量高、水敏性强、渗透率低的砂岩储层采油速率低的难题 ,开展了对原油稠化压裂液的室内筛选和现场应用研究。室内筛选配方以自产原油为基液 ,添
由于科技创新存在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取决于团队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充分沟通和密切配合,科技创新团队对成员的选择要求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复杂的决策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是我国人民司法工作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我国诉讼法制的重要原则之一。刑事诉讼,由于关系到客观公正地实现国家刑罚权、关系到公民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