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是国民生产中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创汇经济作物,我国花生产量在世界上居于首位。辽宁花生一直以来凭借口感良好、品质优异、无黄曲霉毒素等诸多优点,享誉国内外。花生叶斑病是制约花生生产的主要叶部病害,一般减产20%-25%,严重时可达30%以上。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调整和花生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种植面积逐年加大,加之生产中存在重茬、种植品种单一等现象,从而导致花生叶斑病的发生危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现已严重威胁辽宁花生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化学防治仍然是防治病害最常规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长期以来防治手段无规范和施用农药品种单一导致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降低了药剂的有效使用时间,因此规范农药的使用方式降低农田施药压力以及通过调控植物本身抗性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辽宁花生主产区主要病虫草害种类及发生危害进行系统调研,通过田间药剂试验,配合叶面肥和杀菌剂的综合运用,建立一套适用于辽宁地区花生种植的农药减量使用技术,形成辽宁地区花生主要病虫草害的安全防控作业历。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2014-2015年对辽宁省各花生产区的多点调查,明确了制约辽宁花生产业发展的主要病虫草害种类以及目前农业生产上常用的防控手段。结果显示,制约辽宁花生产业的病害主要有14种,花生网斑病、花生褐斑病和花生疮痂病危害最为严重,其中花生网斑病和褐斑病的病田率为100%,在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辽西地区疮痂病盛行,严重危害花生生产。主要害虫13种,其中尤以地下害虫、蚜虫和双斑萤叶甲危害最为严重。主要杂草15种,其中刺菜、稗草和狗尾草和等一年生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危害较重,各地均有发生,并对目前防治手段进行汇总。2.建立了花生叶斑病高效杀菌剂苯甲·丙环唑(爱苗)田间使用技术。用药情况调查中发现农民用药种类繁杂,乱用滥施现象严重,其中苯甲·丙环唑EC(爱苗)为市售效果较佳的杀菌剂。本实验通过对300g/L苯甲·丙环唑EC(爱苗)的不同施用时期、不同施用浓度、不同施用间隔期和不同使用次数进行探索,旨在寻找其规范施用方式,在保证相对防效的情况下力争减少药剂的浪费,延缓病原菌产生抗性的时间,延长药剂的利用周期,通过田间防效和产量的综合表现,发现300g/L苯甲·丙环唑EC(爱苗)的最适施用时期为播种后的70-75d,最适施用浓度为1000倍,最适施用间隔期为10-15d,最适使用次数为4-5次。3.通过田间试验发现喷施叶面肥能够提高花生对叶斑病抗性。供试7种叶面肥中赤·吲乙·芸苔(碧护)8000倍稀释液、营养型叶面肥氯化钙0.1%稀释液、硅酸钠0.1%稀释液的田间防效较高,对花生褐斑病的防效分别是31.76%,37.80%和32.96%,对花生网斑病的防效分别为32.11%、45.75%和39.67%;赤·吲乙·芸苔的最适浓度为4000倍,最适喷施次数为2-4次;氯化钙的最适浓度为0.2%稀释,最适次数为3次;硅酸钠的最适次数是4次,最适浓度为0.1%。4.通过叶面肥与杀菌剂的综合运用,可以降低发病率从而提高花生产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1%氯化钙与苯甲·丙环唑EC(爱苗)3000倍液搭配,在发病初期喷施两次氯化钙的防效最高,增产率为25.78%;防效次之的是喷施0.1%氯化钙和0.1%硅酸钠组合与苯甲·丙环唑EC(爱苗)搭配,增产率为24.61%;2次0.1%硅酸钠与苯甲·丙环唑EC(爱苗)搭配和2次8000倍赤·吲乙·芸苔稀释液与苯甲·丙环唑EC(爱苗)搭配的防效均较好,田间表现可以减少1次杀菌剂的使用。5.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基础上根据本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辽宁花生主要病虫草害间安全防控作业历,为辽宁花生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