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视角下“汤浅现象”的动力机制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q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正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议题也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已近百年,至今未见转移的趋势,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汤浅现象”预言迟迟未得到实践的验证,传统世界科学中心和“汤浅现象”的研究面临挑战。实际上,世界各国的科学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家的竞争,全球化条件下的科学家跨国迁移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科学格局的关键力量。为此,非常有必要从新的视角研究世界科学中心转移问题,科学家跨国迁移如何影响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科学家跨国转移又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本文基于科学家跨国迁移的视角,以社会网络理论与人才跨国迁移理论为指导,将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和科学家跨国迁移纳入一个研究框架中,试图揭示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动力机制。本文选择1901-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作为研究样本,并运用履历分析法进行数据收集,对世界科学中心转移“汤浅现象”进行再测度;构建科学家跨国迁移网络模型,揭示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与科学家跨国迁移之间的关系;构建科学家跨国迁移引力模型,探讨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和科学积累对科学家跨国迁移的影响,从而阐述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以研究成果作为表征与以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表征的世界科学中心具有同步迁移现象,科学家跨国迁移方向决定世界科学中心转移方向,美国能够长时间占居世界科学中心得益于大量杰出科学家的跨国迁入;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和科学积累影响科学家跨国迁移的决策,从而影响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积累程度始终对科学家的迁出和迁入均具有促进作用,1918年以前,政治民主程度对科学家的迁出和迁入均具有促进作用,1919年以后,虽然科学家仍倾向迁往政治民主程度较高的国家,但是政治民主程度与科学家迁出数量之间的关系不再显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跨国迁移特征呈现阶段性变化,2002年以后,科学家跨国迁移的方向呈现分散的趋势,未来世界科学中心可能呈现多中心特征,经济发达、政治民主和科学积累雄厚的国家能够在科学家跨国迁移中获得高科学收益,因此,更可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其他文献
根据赵庄煤业选煤厂煤仓现场情况,采用理论分析、监测及试验研究等方法,对仓内瓦斯运移规律及分布进行了研究,对煤仓结构进行了优化,采用煤仓自然通风抽排系统取代原有动力风
利用测井、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测试等资料,对老爷庙油田庙北东营组三套含油层系的岩石学特征、微观孔喉特征等开展研究。东营组储层岩石组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岩屑以酸
湘西北地区是湘鄂西区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已开展油气勘探多年,并取得了一系列勘探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难点、问题。以湘西北地区上元古界—下
随着盖层研究的深入,其评价方法有了不少新转变,从物性封闭的测井评价方法、超压封闭的测井评价方法、烃浓度封闭的测井评价方法、岩石力学评价方法、微观角度分析法等,到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