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锚桩技术在越来越多的工程中不断的成熟和完善,展现了其优越性和经济价值,但是在山区输电线路工程中的使用却并不十分广泛,这是因为山区工程的施工环境非常恶劣,无水无电无路等困难使得机器设备难以进场,加之山区地处偏远地带,其工程资料少之又少。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山区输电线路要采用更高等级的电压,这就对塔基础的抗拔、抗压、水平承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施工设备和方法相对落后,已经无法全面顾及其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本文的目的就是寻找一种更高效、更经济的新设备和新工法,并对锚桩在硬质岩石、软质岩石不同风化程度的岩体中的承载力进行研究,同时还在抗拔、抗压、水平承载力的研究同时进行锚筋强度、锚筋与砂浆粘合强度、锚桩与围岩粘合强度的研究,为以后锚桩在山区输电线路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数据资料和技术支持。 本文经过对现场试验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和解决了以下问题: (1)不同地层中锚筋强度、锚桩受力与荷载应达到怎么样的条件才能使塔基比较安全;低承台锚桩地脚螺栓承载力应达到怎么样的条件才更加合理。 (2)在不同风化程度的岩层中,单锚和群锚分别在怎么样的条件下才能适用于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工程。 (3)锚筋与砂浆粘结力ta不仅由砂浆强度等级决定,还和围岩特性、锚筋表面光滑程度等因素有关。锚桩与围岩粘结力tb略大于规定值,建议在设计中使用试验推荐值。对于岩石等代极限剪切强度ts来说,单锚比规定值要小,群锚虽然在规定范围之内,但仍然建议在工程中取下限值。本文建议相关规定中的的ts下限值适当降低。 (4)在软质强风化页岩中,锚桩的有效锚固深度应控制在5.0m左右;在中风化页岩中,有效锚固长度控制控制在4.0m左右;在老粘土地层中,锚桩的有效锚固深度控制在9.5m左右。 (5)二次注浆可以弥补一次注浆的不足,但需视情况而定,在某些地质条件比较好、地层相对完整的情况下不必进行二次注浆。从锚桩上部传递到底部的轴力较小时,不必采用涨壳式预应力锚杆。 (6)岩石地基和老粘土地基低承台群锚基础在设计时可以不考虑水平力对基础的影响。 (7)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锚桩基础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环保角度来讲,都具有比传统基础更多的优势。 本文通过对现场试验结果进行的研究分析,为以后的山区输电线路工程提供了锚桩应用条件方面和承载力方面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