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角洲依陆面海,既有农耕之便,又有渔盐之利,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文明和经济活动最为发达的地区。对现代三角洲的研究,不仅对现代三角洲地区的滩涂围垦、港口航道的选择和防淤、尾闾河道的整治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为认识古三角洲提供了识别标志和对比模式,并可进而指导古三角洲中的油气等沉积矿产的勘探和开发。黄河1964年改道钓口河入海至1976年废弃,历时12年零4个月,在河口段经历了漫流、归股、分汊、摆动的复杂演化过程,经历了现代黄河三角洲完整的自然演化过程,形成了一整套的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其历史资料记录也是最详细的。因此,本文依托中国海洋大学与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合作课题“Deposition Processes and Styles of Modern Yellow River Delta”,选取钓口叶瓣为重点研究对象,在陆上布设10个共计170余米的地质全取芯钻孔,海上布设108km的浅地层剖面,形成了点、线、面的三角洲立体研究模式,室内完成所有钻孔的编录和地层剖面解译工作,共取得样品3372个进行粒度和测年工作,为深入研究现代黄河三角洲获得了详实可靠的数据。沉积物样品粒度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以细粒沉积物为主,粘土质粉砂和粉砂是其主要沉积物类型,以分选差、极正偏和峰态尖锐等为主要沉积特征,其主要由跃移质和悬移质两部分组成,普遍缺乏推移质。研究表明黄河流体属于重力流范畴,由于其颗粒物细、含沙量高而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牵引流和浊流之间均存在较大的区别。建立了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概括为“一个长嘴,两片烂泥;相互叠覆,结构复杂”。现代黄河三角洲基本符合进积型三角洲自下向上粒度逐渐变粗的三元结构,主体呈现海退沉积序列,但是在三角洲边缘地带出现了正粒序而呈现出海进的沉积现象。其沉积模式在垂向上分为河口坝型和三角洲侧缘型,纵向上分为主河道型和分流河道型,在横剖面上表现为河口沙坝与三角洲侧缘相互叠覆,河口坝相间出现。研究结果证明现代黄河三角洲属于重力流堆积体类型,海底地质灾害严重。黄河三角洲水动力条件及黄河来水来沙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综合其演化模式及影响因素,黄河三角洲并非一个单纯的河控三角洲或者是浪控三角洲,洪水期的巨量泥沙使得三角洲处于高速建设期而具备河控三角洲的特征,但是冬季强烈的波浪作用对大部分三角洲堆积体都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而使其表现出浪控三角洲的特点。黄河高含沙使得三角洲沉积速率快,河道摆动频繁,各叶瓣相互叠覆形成了黄河三角洲独特的沉积模式,正是这种沉积模式使得黄河三角洲存在大量的地质软弱层,内部地质结构的不稳定导致海底滑塌、滑坡、差异性冲蚀等地质灾害频发,对海洋工程设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黄河塑造了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她在赋予了华夏儿女广阔土地和丰富资源的同时,也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黄河以其水少沙多,水沙异源而世界闻名,黄河的高含沙流体使得黄河三角洲堆积速度快,河道淤积严重,决口改道频繁发生,灾害地质现象层出不穷,从而形成了黄河三角洲独特的沉积模式和地质特征,因此,对现代黄河三角洲的研究不仅能够提高三角洲研究体系的理论水平,而且可以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