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性别心理研究是创作心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生理区别和社会文化历史导致了两性不同的心理现象。与心理有着密切关系的创作活动中,作家的性别心理是一种特殊的语境。它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在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安排,细节的插入,语言、主题、方法的选择上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迹。本文以内蒙古地区新时期蒙古文小说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艺心理学、神话——原型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社会学、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分析作家性别心理给文本带来的影响,总结出了新时期蒙古族作家性别心理特点,并力图勾勒出蒙古文小说性别叙述现象的轮廓。论文由导论、正文(1-3章、结论)和附录等三个部分组成。在导论部分,交代了选题理由、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前人研究概况。第一章,探讨了男性叙述中的男性性别意识。论文认为,性别优越感、排斥女性、崇尚父系血统等心理现象是以“男性中心”主义为基础的性别意识的重要表现形式。受其影响,在创作过程中,大多数男性作家遵守着男权文化的性别秩序,通过叙述作为集体存在和女性命运掌握者的男性故事,在文本中建立起了男性乌托邦。第二章,研究了男性叙述中的性心理与恋母情结。从窥视癖、暴露癖、性幻想、阿多尼斯情结、一夫多妻制的迷恋、渴望艳遇心理、少女情结、厌女症等男性心理角度分析了男作家笔下的两性身体、两性关系。认为在男性文本中,男性作为规范的制定者、受益者,处在主动的位置,因此,女性始终被定格为男性欲望的对象、位于被规范者、奉献者的位置。这种不平等的两性关系的建立,是男性独裁叙述权的必然结果。而奉献者的极端例子的戈壁母亲,是作为未断奶的成年男性精神支柱而出现在文本中的形象。第三章,分析了女性叙述中的作家性别心理。试从女性性别意识、性心理、自恋情结等方面揭示女性文本中的深层结构。性别意识是影响女性叙述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心理现象。虽然女性自我认同目前还处于多样化状态,但是从整体上看,在肯定女性主体性、独立性的基础上,认同自然角色已成为大多数女作家的性别意识。它与女性性心理和自恋情结等深层心理现象结合在一起,赋予了女性文本生气和灵气,体现了人的深层心理体验和女性独特的生命历程。认为女作家以她独特的叙述姿态,表达了建立平等的性别文化愿望的同时,正在解构着男性叙述霸权。通过以上分析,论文得出了承载作家众多的个体和群体深层心理现象是新时期蒙古文小说的重要特征,也是开放、自由的写作状态的主要表现之一;正是两性心理上存在的鲜明区别,形成了性别叙述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是新时期文学存在的一个独特的价值;新时期蒙古族作家性别心理和性别叙述具有普遍性、民族性、时代性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