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梳理了1992年以来国家关于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结合我国南亚热带气候区内绿色建筑的实践现状,发现该气候区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完备,但缺乏适应该区气候特征的、系统性与通用性的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指引)出台。绿色建筑在该气候区内的发展与实践存在一定的障碍与误区,如建筑的气候适应性差、能源利用模式不尽正确、“绿色”设计意识不足,以及绿色建筑技术使用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等。解决我国南亚热带气候区当前绿色建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本文研究的关键。基于此,论文从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入手,以保障性住房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我国南亚热带气候区内的地域性建筑设计方法及其技术应用(建筑学部分)展开研究,具体如下:(1)提倡以气候分析结论作为建筑创作的设计依据,实现建筑设计顺应我国南亚热带的气候特征。论文基于气象数据库,辅以Weather Tool软件分析,对我国南亚热带气候区内的10个代表城市进行了气候分析。得出以下两方面结论:一是,从气候分析结果中,总结出我国南亚热带气候区的通用性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并对其适用性及有效性进行了论证。二是,对我国南亚热带气候区内的建筑在最冷时段的设计要求作出再定性;对夜间通风等几项被动式设计策略在我国南亚热带气候区内的适用性及有效性作出再定性。随后,给出了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的应用方法及其案例分析。(2)实现建筑环境与微气候的互动,注重“绿色”空间的可达性设计,通过多个项目“绿色”效应的串联与叠加,起到一定程度的城市生态修复作用。论文针对立体绿化作出了专题研究,分别从城市与建筑单体两个不同纬度对“绿色”空间可达性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给出了嵌入式立体绿化的基本设计原则。并将上述理论落实到保障性住房方案设计中。(3)注重传统建筑生态经验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在居住建筑的设计中注重邻里关系的建立与维系,从而提升建筑环境的健康度(心理健康)。在给出的三套保障性住房设计方案中,传统的骑楼建筑形式以现代建筑的方式运用到设计当中;将雨水收集利用、立体绿化与邻里共享空间结合设计。随后,利用建筑环境模拟软件对方案及其参照建筑进行物理环境的性能分析及比较,以论证设计中应用的设计策略在我国南亚热带气候区内切实有效。本研究作为我国南亚热带气候区内,基于气候条件的地域性建筑设计方法及技术应用(建筑学部分)研究的初次尝试,对我国南亚热带气候区的绿色建筑实践,在设计模式、设计方法及建筑技术的合理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对该气候区制定相关的绿色建筑地方标准,以及绿色建筑设计指引(导则)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