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焦点,而老百姓看病就医最大的难题集中体现在药品价格虚高上,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严禁药品涨价,并对药品价格实行严格的最高限价制度,而且为了进一步遏止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现状,卫生部已经进行了二十几次药品降价。然而一次一次的降价、限价,非但没有给患者带来轻松,反而越降负担越重,越降费用越大,高价医院、天价医院这一名词一次又一次的在人们眼前闪动,究其原因就是被利益所驱动,暗箱太多,猫腻太大。我国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从2000年开始实施,目的是治理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购销行为,减少医药费用开支,减轻群众负担。刚开始实施,确实有一定的成效。但随着集中招标采购的执行,这个政策逐渐演变成“走过场”,药厂、经销商、招标中介机构及医院形成“合谋”,药价依然虚高,患者依然叫苦不迭。在一些招标会上,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场面,招标成了竞标,药价不跌,反而猛升,招标中间环节费用高、生产企业疲于各地投标等等问题的出现,集中招标采购已经演变成了“三方不满意”的局面,即医院不满意、企业不满意、患者不满意。虽然各地政府部门一直在对药品招标工作采取缝缝补补的政策,但最后这一系列的政策仍不能阻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继续“走样”,“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2005年起,国家已不再要求各地执行统一的招标模式,而是放权给地方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挂网采购应运而生。挂网采购首先由四川发起,主要操作是在网上公布药品目录供企业报名,公布每个药品最高限价供医疗机构进行采购,通过互联网进行报价。此操作模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国家相关人员对该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并推举该采购模式是阳光采购以及具有透明的管理方法,有部分相同生产厂家药品的挂网价格可以与社会药房持平,甚至更低。此后挂网采购得到了广泛的试行。随着药品挂网采购-药品招标的新型采购方式的普遍试行,药品挂网采购对药品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药品现有定价政策出发,介绍了药品价格形成的过程,通过与国外药价制定的比较,找出我国现有定价政策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药品供应链各主体的构成及各主体的现状。分析了引起药价虚高的因素,从药品的特殊性、生产企业、流通环节、医疗机构及政府管制的角度来讨论药价虚高的成因;通过博奕理论分析各主体之间的博奕性质及对药品价格虚高的影响;介绍了药品挂网采购的特点以及取代药品招标采购的必然性,从挂网采购的经济效应、管理效应及实际效应的角度来探讨对药品价格虚高的抑制作用。挂网采购通过制定最高限价、争取更多的生产企业来参与等措施,使得挂网采购这种拍卖机制更容易挖掘药品真实价格,使供应链各主体的合理利润空间降至更低。最后本文得出结论,挂网采购对药品价格有一定的降价作用,挂网采购这种拍卖机制更容易挖掘药品的真实价值,我们必须坚持执行。但要想彻底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就必须从医疗体制方面着手,只有医药分家了,医院(医生)的回扣不存在了,才能使药品价格真正回归至合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