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北方边城研究——以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郡为中心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已经发现的汉代北方朔方、五原、云中、定襄四郡的边城已有百余座,其中,既有郡县城,也有障、塞和亭燧等,它们大致分布在今天的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在西汉,随着北方边防战争的不断胜利,政府开拓了北部边疆,为了进一步维护这些地区的稳定,汉王朝在北方设置了大量的边城,并且移民在此进行农业生产和军事防御。东汉时,南匈奴等少数民族内附,北部边疆渐渐内缩,边城数量有所减少,汉族与少数民族人口融合共处,共同守卫着北部边疆。   本文的主要研究范围就是汉代北方的朔方、五原、云中、定襄四郡,即今内蒙古中南部。笔者将《史记》、《汉书》、《后汉书》、《水经注》等传世文献和与边城相关的考古报告结合为基础,以己发现的100多座边城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了城市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和数量分析法,对这100多座边城的设置过程、考订、选址、形态、布局、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纳了汉代北方边城的独特性。   本文分四章进行论述:第一章介绍汉代北方边城的概况与设置过程,进而总结出汉代北方边城的设置特点。第二章分别从文献学和考古学的角度,对汉代边城进行考订,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其全面的信息。第三章逐层对郡治、都尉与属国都尉所在地、县城、障塞、烽燧的选址与分布进行全面的分析,得出边城的分布与长城密切相关,共同构建了北部边疆军事防御体系的结论;同时对北方汉代边城的选址与分布特点进行初步的分类归纳。第四章主要讨论汉代北方边城的形态、布局与功能。主要从边城的外部形态、城墙的建材与规模、城门及城内布局、宁城图所现的功能区等几个方面分析,对汉代北方边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对汉代北方边城的特点进行一定的归纳。
其他文献
四川地区自古为各朝各代之要地,这一地区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易守难攻,也是农业经济发达之区,物产丰富,是国家军需供应之重地。秦蜀守李冰修筑都江堰,使得四川之腹地成都及周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