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区域经济国际化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融入国际经济循环的一个过程。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国际化的特征已经显现。尤以苏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国际化特征最为明显,两者都以大规模的外资利用和大规模的加工贸易为基础。而不同于苏南和广东的浙江经济的国际化,却以民营企业加专业市场和块状经济的模式,通过大规模地开展一般贸易,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国际化道路,更以义乌区域经济的国际化最具代表性。本文首次通过对义乌区域经济国际化进行研究,探索其国际化过程的动力构成和实现机制,不仅能丰富和发展区域经济国际化的理论,也为浙江这样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实施国际化战略,提供现实的指导意义。 在理论方面,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借鉴国际贸易理论、跨国投资理论、经济全球化理论、专业市场发展理论和连锁经营理论及产业竞争优势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义乌区域经济国际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并对义乌区域经济国际化的实现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 本文首先界定了区域经济、专业市场、区域经济国际化内容和指标等重要概念,明确提出了区域经济国际化是区域经济主体在区域动力驱使和外来压力作用下,经济主体的跨国界经济活动,是通过一定机制实现的经济主体旨在追求比较利益、拓展市场空间和获取所需资源的经济行为。 其次,利用相关的理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构成区域经济国际化的动力结构。区域经济国际化首先是受到区域内的动力驱使,主要有区域体制的激发力、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力、区域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区域技术进步的推动力、有形商品市场形态升级的扩张力、区域人文传统的影响力。同时也受到来自外部的压力而产生的外来动力,主要有国内外市场融合的压力、国内市场竞争的压力、国内资源紧缺的压力。区域经济在内外动力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利益诱导机制、市场对接机制、优势转化机制、企业家成长机制、经济增长的“倒逼”机制和资源获取机制,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国际化。本文的动力结构和实现机制构成了区域经济国际化发展的理论核心部分。 再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义乌区域经济国际化的实践活动进行深入剖析,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一步揭示了义乌区域经济国际化的实质,从中归纳出义乌区域经济国际化的基本结论、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 最后,通过对义乌区域经济国际化的研究,得出了几点有益的理论启示,并就如何更好地促进义乌模式的国际化提出了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表示身体部位的一些名词,如头(head),眼(eye),鼻(nose),口(mouth),舌(tongue),耳(ear),肩(shoulder),背(back),手(hand),手指(finger),拳头(fist),腿(leg),脚(foot),脚后跟(heel),尾巴(tail)等用作动词时,具有很形象的表达能力。快来看一下吧!  一、头(head)  He headed (用头顶) the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各国企业纷纷搭上国际化快车,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中抢占全球化发展的先机。企业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地理差异化和资源禀赋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获得最大化效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企业不断将眼光瞄准海外市场。但是企业的海外经营是否会提高绩效呢?虽然企业国际化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际商务研究的热门话题,但是对于国际化经营能否提高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