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位顶压法辅助治疗颈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效应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iaori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研究仰卧位顶压法在颈椎病治疗中的辅助治疗的效应。研究方法:临床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对照试验的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仰卧位顶压法配合旋转定位扳法治疗和单纯旋转定位扳法的治疗。5次为1个疗程,选择自拟颈椎病合并颈胸段椎间小关节紊乱临床评价观察表(疼痛和功能活动积分),作为观察指标,将得到的观察结果量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结果:1.《颈胸段椎间小关节紊乱临床评价观察表》的积分:两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对照显示两种方法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P<0.001)。对治疗后两组积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种手法疗效相近,无显著差异。2.项部及上背部痛:两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对照显示两种方法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P<0.001)。但对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对疼痛有更好的缓解作用。3.关节活动度:两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对照显示两种方法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P<0.001)。但对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对关节活动度有更好的改善作用。结论:1.旋转定位扳法配合仰卧位顶压法和单纯旋转定位扳法治疗都可纠正颈胸椎错位并缓解伴随的各种症状。2.旋转定位扳法配合仰卧位顶压法较单纯旋转定位扳法治疗有更好的缓解项部及上背部痛疼痛作用。3.旋转定位扳法配合仰卧位顶压法较单纯旋转定位扳法治疗有更好的改善关节活动度(颈部前屈后伸功能)作用。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产业结构方面做到了转型升级的变化,使人们对国家的科技发展有了更加紧密的关注,并且在不断的进行创新与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以创新
学习是工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重要的活动形式,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它对技术知识的转移、交流与使用,以及技术能力的积累与提高有较大价值.在一国或企业的技术引进到自主技术创新过
目的探讨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肱骨髁上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58例成人肱骨髁上髁间骨折随机分为两组,甲组32例,应用桥接组合式
目的观察浅层吸痰法在减少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气道黏膜损伤中的作用,探寻更为适合的吸痰方法。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常规吸痰及浅层吸痰方法
[目的]为了确保某舰船能量管理系统能够可靠、安全以及健康地运行,对数据采集与可视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法]采用基于Vx Works的Tilcon图形可视化软件进行界面设计,通
目的:主要对牡蛎肽的基本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清除细胞内ROS含量的能力和T淋巴细胞增殖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采用AAPH[2,2’-Azobis(2-methylpropionamidine)dihydrochl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DC
患者女,63岁,间断性腹痛3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3年前出现上腹部隐痛,阵发性,进食固体食物后加重,无发热、呕吐、呕血、黑便、黄疸等,给予抗感染治疗后可缓解。症状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