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芴聚炔高分子的设计与光学性能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芴类化合物因具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高的发光效率和宽的能隙,因而成为一种常见的蓝光材料。如何提高材料热稳定性和光学性能,调制发光波长,探索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合成了17个中间化合物、6个目标单体、3个聚合物,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并对它们的热性能、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1.详细介绍了芴类电致蓝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简述了聚炔高分子特点及取代炔发展。  2.设计合成了17个中间化合物、6个目标单体,所得小分子衍生物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利用FTIR和1H NMR对中间化合物和目标单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证实产物为目标设计分子。  3.选择3个单体以均聚方式在[Rh(nbd)Cl]2-Et3N催化下成功地合成了含芴聚炔共轭高分子衍生物。聚合物表现出较好的溶解性能,易溶于常见有机溶剂如CHCl3、THF、CH2Cl2、DMF、DMSO中。利用FTIR和1H NM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单体及聚合物进行了TGA测试分析,结果显示:与单体相比,含芴聚炔共轭高分子衍生物的热稳定性有很大提高,Td分别为318.8℃、319.0℃、308.3℃。  4.利用紫外和荧光技术对中间化合物、目标单体和聚合物的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分子结构与材料光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紫外分析发现:碳链长度的变化对吸收影响很小;对甲基苯乙烯或对硝基苯乙烯的引入大大加大了体系的共轭程度和分子偶极,导致吸收峰发生红移;聚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与单体相比发生了红移,这可能是聚合物主链共轭结构的贡献。通过甲基末端取代基系列芴衍生物和硝基末端取代基系列芴衍生物每个化合物不同浓度下的荧光发射光谱比较发现:(1)所观察到的荧光的发射波长总是大于激发光的波长,这种现象称为“斯托克斯位移”。(2)化合物的荧光激发光谱与同浓度下的荧光发射光谱之间存在着“镜像对称”关系。
其他文献
导电高分子拥有优异的光电性能、氧化还原性能等,这些优异性能使其在电磁屏蔽、新能源开发、金属防腐、信息存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导电高分子不溶不熔难于加工的缺点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其中一种解决该难题的方法就是直接制备出可以应用的导电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如薄膜、溶胶、凝胶等材料。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基于甲基橙(MO)体系,以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合成了
核酸是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与生物的生长、繁殖、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关系极为密切,识别核酸序列可以确定生物体的种类,它对疾病预防和诊断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核酸
随着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激光在军事、医疗、加工等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扩大,用于光学精密设备和人眼免于激光损伤的光限幅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有的光限幅材料存在着一
烯丙基和联烯基硅烷是重要的碳官能化硅烷单体之一,在有机合成和高分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用于高烯丙基和炔丙基化合物的合成、环状化合物和天然产物的制备以及星型树状大分
本论文基于液相法合成硫化物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方法,通过调节反应条件,从而达到控制产物形貌的目的。通过简单的水热合成技术在乙醇-水混合溶液中合成了星形树枝状的PbS单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