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时代,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断重提,既源于经济发展后人文关怀的兴起,又有教育体系自我改革和自我完善的动因。前者可以说是植根于一种“文化自觉”的意识,后者则属于更为紧迫的对教育状况及前景的忧思。现代化进程作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性潮流,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心灵,也不可避免地泛起一拨拨只崇尚物欲和金钱的沉沙,造就一批批“不差钱”但缺失精神支柱的“单面人”,形成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使得有识之士疾呼精神回归与人文复兴。从中国教育现状看,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在对单纯的科技理性教育反思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通过对过分突出单纯知识传授的教育方式的弊端的反思,人们逐步认识到“成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人文素质在学生成长为“完整的人”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倡导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推动科学与人文的相互融合,把追求经济发展、生活富足与关注生命价值、生活意义结合起来,克服只注重其中一个方面而造成不完整的人的状态,培养既能用“工具理性”做事,又会用“价值理性”做人的现代社会的建设者、现代文明的创造者,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基本发展趋势。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摇篮,大学生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建设者,责无旁贷地承载着引领社会文明发展的未来走向的重任。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摆在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谋求高校长远发展和寻求长足进步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我国,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更被看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科学发展观、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必然要求。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倡导和强力推动下,近些年来,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得到了普遍强化和不断深化发展。其中,既有值得我们加以总结和进一步推广的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也存在和暴露出了一些必须认真反思和急需创新改进的方面与问题。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定位不清、重教轻育、素质教育知识化和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学习两张皮等问题,应该采取以育领教,突出学生在自身人文素质养成中的主体性;从养求知,帮助学生优化和提升人文素质结构与品质;强化隐性素养体验,促使学生优秀人文品质的整体涌现;深化价值自觉,引领学生植根专业“化育成蝶”等对策,全面提高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