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既往研究表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血清BDNF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并提示BDNF在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尤为重要作用;目前多数专家明确地认同青光眼属于一种眼科神经退行性疾病,关于BDNF对青光眼RGCs的保护作用研究颇多,提示BDNF在POAG神经损害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甚至国外有报道测定血清中BDNF含量与POAG患者存在相关性,但在国内缺乏有关POAG家系患者血清及泪液BDNF含量的报道。本实验将采用人类单克隆抗BDNF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POAG患者血清及泪液BDNF的含量。为探讨POAG发病机制、寻找POAG早期诊断的检测方法及评价POAG病情进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经泰山医学院附属聊城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及遗传学研究原则,采集山东阳谷一显性遗传POAG家系和14例散发POAG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液和泪液标本。本次试验我们选取该家系中6名POAG患者(Ⅲ-8、Ⅲ-10、Ⅲ-12、Ⅲ-18、Ⅲ-20及Ⅲ-31),并于2010年4月至2011年8月连续收集聊城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散发POAG患者14例。20例POAG患者平均年龄为45.35岁,其中男12例,女8例。20-30岁年龄组7例,35-45岁年龄组9例,50-75岁年龄组4例。同时收集与实验组年龄、性别分别相对应的健康志愿者50例,其中25例为血清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44.9岁;25例为泪液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44.9岁。血清及泪液的采集分别于上午9:00-11:00进行。抽取参与人员上肢静脉血5ml(避免溶血),室温30分钟凝固后,3000r/m离心10min制备血清标本;16倍的裂隙灯下,用规格为20μl的采血毛细玻璃微管收集参与人员双眼无刺激基础泪液10μl;所有标本均置于﹣80℃冰箱保存备用。最后采用人类单克隆抗BDNF抗体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测定各标本BDNF含量,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阳谷显性遗传家系POAG患者与散发POAG患者血清、泪液BDNF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78±2.1)ng/mlVS(3.10±1.72)ng/ml,P=0.727>0.05;(0.63±0.13)ng/mlVS(0.73±0.22)ng/ml,P=0.299>0.05);POAG患者组血清BDNF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3.01±1.79)ng/ml VS(3.59±3.46)ng/ml;P=0.510>0.05);POAG患者组泪液BDN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70±0.2)ng/ml VS (0.89±0.32)ng/ml;P=0.032<0.05)。结论BDNF在POAG显性遗传家系的发病中起到的作用有限;POAG患者血清中BDNF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血清BDNF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与POAG发病关联不明显,检测血清BDNF含量难以为POAG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信息;POAG患者泪液BDN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泪液中BDNF的含量减少与POAG的发病密切有关,检测泪液BDNF含量有可能有利于POAG的早期诊断。目的既往研究发现小梁网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与POAG的发病机制有关,小梁网ECM中大量不溶性蛋白堆积在小梁网孔周围,阻塞了房水的外流通道引起高眼压。最近研究显示miR-29b可负向调节小梁网ECM的合成、降解多种基因的表达,体外培养的小梁网在慢性应激反应下miR-29b呈现低表达,提示当miR-29b的抑制作用减弱时,小梁网ECM成分增加,引起房水外引流阻力增加,导致眼内高压形成青光眼。但国内外尚缺乏血清miRNA是否与POAG相关的内容,本实验通过qRT-PCR技术检测并比较散发POAG及健康对照组静脉血清miR-29b的表达差异性,分析miR-29b是否与POAG的发病存在相关性,旨在探讨miRNA在散发POAG患者分子水平的致病机制,为开辟青光眼防治新途径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选用5名散发性POAG患者平均年龄为48.6岁,其中男3例,女2例;同时选取与实验组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平均年龄为50.2岁,其中男3例,女2例。采取参与人员的上肢静脉血5ml(避免溶血),室温30分钟凝固后,3000r/m离心10min,提取上清液置于干燥无RNA酶的EP管中,-80℃冰箱保存。运用qRT-PCR技术检测并比较miR-29b在散发POAG患者及健康对照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管家基因U6作为内参基因。采用2-△△Ct法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将不同标本的F值(F=2-△△Ct)进行比较。△Ct=目的基因(miR-29b)Ct值-内参照基因(管家基因U6)Ct值,△△Ct=散发POAG患者组△Ct-正常对照△Ct。采用SPSS13.0软件对各样本△Ct进行t检验;以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5例散发POAG患者miR-29b相对表达量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0.12,0.23,0.06,0.09和1.62倍,其中4例患者miR-29b表达均呈现下调。5例散发POAG患者miR-29b基因的平均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0.152倍,P=0.028,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散发POAG患者miR-29b基因的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0.152倍,miR-29b在散发POAG血清中表达明显下调,提示除既往发现的致病基因突变以外,miR-29b下调在POAG发病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控基因miR-29b下调可以通过其减弱对小梁网ECM合成的负调节,使小梁网ECM合成增加,从而参与散发POAG的高眼压发病机制。该结果为POAG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并为POAG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