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海“一城九镇”的大发展背景下,轨道交通建设正慢慢地延伸到郊区各城镇,成为连接中心城区和郊区的重要纽带。针对当前城乡过渡带城市化发展不平衡、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存在不合理性的情况,本研究探讨轨道交通沿线服务设施的布局合理性问题。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试图为国内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理论研究方面:第一,确立了本研究的服务设施四级分类体系;第二,探讨服务设施微观布局的影响因素,指出轨道交通站点因素和人口因素对服务设施微观布局的重要作用;第三,阐述空间集聚、关联理论;第四,探讨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标准,提出服务半径、服务对象、均好性、空间关联等评价标准。在研究方法上,着重探讨基于GIS数据库的空间分析技术,包括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及地理编码等。将植物生态学中的数量分类方法运用于服务设施布局研究,选择相似系数和距离系数作为研究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在实例研究方面,选取上海轨道交通五号线沿线各站点500米范围作为研究样区,其中北桥站扩大到1000米范围,通过GIS数据库集成实地调查数据,利用地理编码技术定位各类服务设施,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五号线沿线服务设施布局存在空间异质性,数量随离站点距离增大而减少,并有伴随居住区分布的趋势。第二,人口数量、经济收入差异和文化差异都是影响五号线沿线服务设施布局的重要因素。第三,服务设施分布表现出以居住区为中心和以站点为中心的空间集聚,以及不同业态的服务设施种类和站点、居住区之间存在空间关联性。在合理性评价方面,选择发展成熟的普陀区甘泉社区作为参考依据,从服务半径、服务设施规模、均好性、空间关联等角度对五号线沿线地区服务设施布局作出评价,并提供了一些参考性建议。综上所述,本研究是笔者利用GIS技术在服务设施评价领域的一次尝试,试图为政府部门科学规划服务设施提供决策上的支持;为企业布局服务网点提供参考建议;同时为加强GIS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应用作出一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