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潮暴发的海域情况是复杂的,除了富营养化之外,还伴随着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存在,要想准确掌握赤潮藻类的生长情况及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就不能忽视这些因素的存在。本文选取近年来我国近海海域多次暴发的两种赤藻东海原甲藻和球形棕囊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Pb2+、Zn(2+)浓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建立Pb2+、Zn2+污染物存在赤潮生长模型,同时也对赤潮藻吸附重金属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Pb2+、Zn2+在较低浓度时对藻的生长的促进作用,而在高浓度时对赤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用Logistic生长模型对生长过程进行拟合,表明两种藻的生长过程符合这种生长模型,在此生长模型的基础上结合Lorentz方程和GaussAmp方程,引入Pb2+、Zn2+污染浓度项,建立Pb2+、Zn2+污染物条件下两种赤潮藻的生长过程。其中Lorentz方程可以描述pb2+、Zn2浓度的变化对赤潮藻生长速率参数的影响,而GaussAmp方程可以描述Pb2+、Zn2浓度的变化对赤潮藻生物量的影响,实验验证该模型是合理的,其拟合相关系数R2为0.875-0.998,平均为0.941。对两种赤潮藻吸附Pb2+、Zn2+的研究表明,两种赤潮藻对Pb2+吸附量要大于对Zn2+的吸附量,东海原甲藻对Pb2+、Zn2+的吸附量分别是22.7、10.1 mg/g,球形棕囊藻对pb2+、Zn2+的吸附量分别是18.6、9.1 mg/g。对其吸附过进行研究表明,吸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吸附速率较快,15 min左右即达到平衡,且在前几分钟内吸附量出现反复;第二步吸附速率较为缓慢,重金属离子向藻细胞内部迁移,此过程需要能量的驱动,需要酶等多种物质参与。溶液的pH值对藻吸附量有较大影响,在pH值较小时藻的吸附量较小,在pH值大于5时有较大的吸附量。利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线性拟合,拟合系数均达到0.999,表明两种赤潮藻的吸附学力学符合此模型。分别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平衡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比较发现,两种赤潮藻吸附Pb2+、Zn2+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