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致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痛风疾病的研究目前没有找到合适的模式生物,而秀丽隐杆线虫具有寿命短、繁殖快、饲养简单等特点,人类痛风相关基因在线虫中大部分都有对应,线虫可能是比较适合研究痛风的模型。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和信息收集,在线虫中找到了与人类痛风相关基因对应的同源基因,并利用KGML软件成功构建了线虫痛风局部基因网络。它可以清晰地展示出痛风相关基因、中间基因、小分子化合物和各种代谢途径之间的关联,进而研究整个基因网络状态的变化,为探究痛风的发病机理提供了一个新平台。通过给线虫喂食三种不同浓度(0.1%、1%和10%)的7种贝类海鲜混合水提液,并观察在其生命周期内生理特征(寿命、活性和繁殖能力等)变化,发现喂食10%浓度混合海鲜水提液的线虫寿命较短、活性较低、繁殖能力较差,后期还出现了身体僵直的现象。随后采用10%浓度的七种单一贝类海鲜水提液分别培养线虫,发现10%浓度的文蛤和杂色蛤对线虫的影响最大。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线虫进食了过量的富含嘌呤的海鲜,在体内过量积累,线虫代谢紊乱导致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对10%浓度文蛤和杂色蛤喂养5天、10天和15天线虫的痛风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发现各基因的表达量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可能对线虫痛风局部基因网络中各代谢途径(嘌呤代谢、糖代谢、TCA循环和氨基酸代谢等)产生影响,为痛风发病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