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医学著作,它融理、法、方、药于一体,所载方剂配伍严谨、用药精当、疗效卓著,被誉为“方书之祖”。考其原因,是因仲景博览群书,撰用《素问》、《九卷》、《神农本草经》等秦汉时代的理论著作,以这些古典医籍为《伤寒杂病论》的理论基础,更博采商代伊尹汤液等古代验方的用药智慧与经验,以丰富书中内容。《伤寒杂病论》对中医方剂学有着承先启后的作用,更指导着中医药学的发展与发扬。 本文采取文献研究的方式,从《伤寒杂病论》的经方配伍与《内经》、《神农本草经》的组方理论及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所载《汤液经法》等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总结、整理。本文以三大部分进行论述:一是祖述《经》旨,灵活变通,再者是博采各家,兼容并蓄,最后是迥迈前贤,开拓创新。 在祖述《经》旨,灵活变通中,先是系统回顾了《内经》的组方理论,内容有“君臣佐使”、“大小缓急奇偶重(复)”与气味配伍的组方法则,气味阴阳、五味入五脏与五味所禁的药性气味理论和升降浮沈理论等。再藉经方配伍分析看仲景是怎样结合经旨实践于临床,以及如何在《内经》理论基础上,灵活变通,发挥运用。 在博采各家,兼容并蓄中,我们研究了《伤寒杂病论》方药配伍理论与《神农本草经》与《汤液经法》的关系。《神农本草经》之七情合和,主要是指药物间相伍所产生的作用,这也是组方理论中的一部分,从经方配伍可以看出仲景灵活的使用了七情合和这一理论,从而创造出数量众多的药对,体现出选药精当,药简效宏的特色,更开启药对使用的先河。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出土,使得一些古佚书得以重见天日,相较于现今流传的版本书籍,经流传、传抄、校注后,多数已非原貌,而《法要》未经流传、传抄,更能体现当时医学思想与水平,加上书中载录了《桐君药录》、《汤液经法》等古医书,对《伤寒杂病论》经方方源的考证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透过经方配伍分析并与《汤液经法》中的古经方相参照,仲景确实以《汤液经法》为蓝本,大量采用了书中的古经方,其中有部分组成、主治相同者,也有组成相同、主治不同者,更有虽方名相同,但组成与主治均不同者,说明仲景不是单纯地引用,更是针对病机病情,运用于临床,且灵活化裁。 在迥迈前贤,开拓创新中,探讨了仲景在方剂配伍理论领域的创新与贡献。为了契合病情,他创立了方剂加减法,对证增减药味,灵活化裁;为了确保经方疗效,更详细周密的记载了煎服法,以使疾病得到更好的治疗;为了防止辨证不周与有良好的预后,仲景巨细靡遗注明了禁忌证及调护与救误措施,以完善治疗过程;针对疾病的多样性,仲景创造性地使用了多种治疗手段,剂型的种类更是丰富且完备,对中医制剂学做出了伟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