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亘古及今,自人类文明之初,人性问题便是中西伦理思想史上一个古老而又常新且极富生命力的话题。对此问题的争论众说纷纭,一直没有停息过。人性问题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人类,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康德哲学思想是生长于人类智慧之树上的花朵,是康德在饱餐前辈哲学家思想养料的基础之上,对其批判继承的产物。康德作为一位睥睨古人,下开百世的伟大思想家,他所发起的哲学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既是人类认识论上的革命,也是人类道德、宗教思想上的革命。整个康德哲学主要都是在探究人的问题,因而“人是什么?”一直成为康德批判哲学的总问题。本文着力于研究康德之人性思想。从霍布斯、爱尔维修的自然主义人性思想开始谈起,继而肯定了休谟、卢梭情感主义人性思想对康德人性思想的奠基作用。随后,本文从人性中的根本恶、人如何改恶向善,人改恶向善的归宿——“至善”三个方面,从静态和动态两种角度去理解、分析康德人性思想的善、恶和两种力量的争斗,从而较详细地诠释了康德的理性主义人性思想的基本观点,论证了康德是怎样用宗教和人性的关系来解决人如何弃恶扬善的问题,进而确证了康德道德宗教、理性宗教存在的合理性。最后,本文从康德对中世纪奥古斯丁为代表的宗教思想的批判与继承和康德人性、宗教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谈起,说明了在当代道德文化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研究康德之人性、宗教思想,无疑对我们论证宗教、信仰存在的合理性,重塑道德具有抛砖引玉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