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冲击波在软土中的传播特性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lin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沿海地区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基础设施、地下结构兴建于软土地基之上。由于软土物理力学性质的特殊性,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解决地基沉降和稳定性问题,还要考虑到人防安全等技术性难题。为此开展软土中爆炸试验研究,分析爆炸应力波在软土中的传播规律,能够为沿海软土地区地下人防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性科学参考。本文在总结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主要开展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三点:  (1)利用饱和多孔介质热弹性理论,建立了广义饱和多孔热流固耦合热弹性波动方程,分析了爆炸应力波纵波 P波在两种介质分界面的反射与折射规律。  (2)针对宁波海相淤泥质软土进行了现场模爆试验,得到了不同埋深和炸药量条件下软土爆炸冲击波压力、超静孔隙水压力及温度的时程分布以及超孔隙水压力随径向和深度方向的分布机理。总结了软土中爆炸应力波的传播及衰减规律。  (3)基于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然后运用 LS-DYNA后处理程序进行求解计算,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模爆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爆炸产生的超压峰值与现场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目前桩基工程实践一般是按如下顺序进行的:从设计至施工再至桩基检测三个方面各自独立地进行。设计、施工、质量检测分别独立进行,决策中利用的信息是零乱、分散的,对质量的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对构件的抗剪性能进行着大量的研究工作,希望能摸索出一套比较完整和正确的抗剪分析模型。但由于构件抗剪性能的复杂性,现行规范的抗剪公式大多数是经
由于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性能的复杂性,对钢筋混凝土抗震性能的预测,尤其是变形的预测还不尽如人意。其中主要原因是对复杂受力状态下混凝土开裂后的模拟还不够准确。本文在现有
自“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绿色建筑以来,夏热冬冷地区获得绿色建筑标识比例逐年增大,分析我国绿色建筑项目应用最多的前20项技术,建造技术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本
根据纺织染整工业印染废水的污染特征和污染控制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与粉末活性炭技术相耦合以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的新工艺(PACT-DMBR),阐述了印染废水处理相关科研
面对当今世界水资源的严峻局势,淡化海水、苦咸水以及对含盐污废水进行脱盐处理回用,无疑会成为解决淡水资源短期问题的最佳途径。电吸附技术因其具有其他常规脱盐技术无法比拟
本论文依据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史与现状,以及现行配置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不足,提出了关于配制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方法—全定量法。鲍罗米(Bolomy)混凝土强度公式只是广泛
目前大多数的抗滑桩设计与计算是通过单桩的受力分析而推广到排桩的,未考虑土拱效应对滑体的阻挡作用,其设计方案偏于安全,造成了很大的浪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对抗滑桩
餐厨垃圾是城镇有机废弃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含固率低、产生量大、淀粉和脂类含量高、易酸化腐败等特点。利用厌氧发酵技术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不但能够解决餐厨垃圾合理化处
焊接节点由于具有连接效率高、刚度大、密封性好、构件加工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钢结构,尽管规范对焊工技能、焊接工艺等都有规定,但由于焊接过程本身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