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多年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经验,结合甘肃省合水县耕地地力评价项目和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根据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和“3414”实验结果,采用模糊数学法、层次分析法、地力差减法和养分丰缺指标法,使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v4.0》软件,对合水县耕地地力等级进行了划分,并对各等级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统计。同时,应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v4.0》进行县域配方拟合,得出合水县县域内施肥配方。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一等地综合评价指数(IFI值)>0.9200,共137个评价单元,面积为943.06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71%。二等地综合评价指数(IFI值)在0.9200~0.8850之间,共558个评价单元,耕地面积5879.91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6.93%。三等地综合评价指数(IFI值)在0.8850~0.7250之间,共2480个评价单元,耕地面积15835.44hm~2,占总耕地面积的45.58%。四等地综合评价指数(IFI值)在0.7250~0.6250之间,共1613个评价单元,耕地面积9316.1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6.82%。五等地综合评价指数(IFI)<0.6250,共699个评价单元,耕地面积2764.47hm~2,占总耕地面积的7.96%。2.一等地平均pH8.42,缓效钾平均为1037mg/kg,速效钾平均值为221mg/kg,有效磷平均为10.1mg/kg,有机质平均为14.5g/kg,全氮平均值为0.850g/kg,≥10°积温平均为2969.3℃,平均坡度为0.9°,平均海拔为1281m。二等地平均pH8.42,缓效钾平均为1028mg/kg,速效钾平均值为223mg/kg,有效磷平均值为10.1mg/kg,有机质平均为13.1g/kg,全氮平均值为0.827g/kg,≥10°积温平均为2968.7℃,平均坡度为2.5°,平均海拔为1284m。三等地平均pH8.42,缓效钾平均为1015mg/kg,速效钾平均值为223mg/kg,有效磷平均值为10.3mg/kg,有机质平均为12.7g/kg,全氮平均值为0.821g/kg,≥10°积温平均为2958.3℃,平均坡度为8.8°,平均海拔为1226m。四等地平均pH8.43,缓效钾平均为1007mg/kg,速效钾平均值为225mg/kg,有效磷平均值为10.6mg/kg,有机质平均为12.3g/kg,全氮平均值为0.821g/kg,≥10°积温平均为2891℃,平均坡度为13.9°,平均海拔为1255m。五等地平均pH8.43,缓效钾平均为1006mg/kg,速效钾平均值为232mg/kg,有效磷平均值为11.0mg/kg,有机质平均为12.3g/kg,全氮平均值为0.849g/kg,≥10°积温平均为2794.8℃,平均坡度为16.2°,平均海拔为1331m。3.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8g/kg,比第二次土壤普查9.3g/kg增加了3.50g/kg,增幅37.6%;全氮由第二次土壤普查的0.73g/kg增加到目前的0.82g/kg,平均增加0.09g/kg,增幅为12.3%;全磷目前的平均含量为1.38g/kg,第二次土壤普查值为1.37g/kg,平均增加0.01g/kg,变化值很小;全钾平均含量由第二次土壤普查的18.00g/kg增加至目前的24.10g/kg,平均增加6.1g/kg,变化率为33.80%。碱解氮由第二次土壤普查的34mg/kg增至目前的66.15mg/kg,平均增加32.15mg/kg,变化率为94.50%;有效磷由第二次土壤普查的7.30mg/kg,增加到8.50mg/kg,增加1.2mg/kg,增幅16.40%;速效钾第二次土壤普查值为192mg/kg,增至223mg/kg,平均增加31mg/kg,增幅16.1%。4.根据养分空间插值结果,并对应甘肃省养分分级标准,确定了合水县各养分等级。合水县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对应甘肃省有机质含量为四到六级;有效磷含量为四到五级;速效钾含量为二到四级;缓效钾处于二、三级等级;有效铁含量为三、四两级;有效铜含量为二、三两个等级;有效锌含量为三、四两个等级。5.系统建议县域配方拟合结果为:配方01N:P:K比例为5:2:0;配方02N:P:K比例为5:2:1;配方03N:P:K比例为5:1:1;配方04N:P:K比例为6:3:1。在施肥过程中,小麦氮肥采用1/2基施,1/2追施;磷肥全部采用基施的方法。6.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输入正确的参数和有效的化验数据对于系统正常运行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