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评价的发展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位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活动,使其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考核与评价的同时,还要能够利用课堂评价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然而,很多已有的研究表明,不少中小学教师包括初任教师缺乏基本的评价素养。因此,笔者认为,对初任教师基本的课堂评价素养问题展开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为探明小学初任教师的课堂评价素养现状,笔者紧紧围绕“小学初任教师应当具备怎样的课堂评价素养?”、“小学初任教师课堂评价素养的现状如何?”、“影响小学初任教师课堂评价素养的相关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改进和提升小学初任教师的课堂评价素养?”这四个问题展开本论文的研究。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理念出发,试图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实施的评价活动,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教学前)、课中(教学中)和课后(教学结束后)这三个环节。课前,教师要诊断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准备水平;课中,教师要运用形成性评价及时调整并改进教学;课后,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梯度的、多样化的家庭作业。笔者通过对初任教师在这三个环节中应该实施的评价活动进行详细的阐释,搭建初任教师课堂评价素养应然的理论分析框架。为了比较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的差距,本研究对个案教师进行了一个教学单元的课堂观察和教学访淡,并搜集整理了个案教师的教案、课堂PPT和课堂实录。通过调查发现个案教师在课堂评价中的优点和局限,并对其进行归因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个案教师课堂评价素养相对不足。论文最后结合归因分析,从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设置、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入职培训和初任教师的自我学习意识这几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小学初任教师课堂评价素养的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