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谷地史前聚落分布与耕地格局演变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落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在农业社会,在农业社会人类活动往往围绕着聚落进行,当聚落规模扩大造成周边环境承载力不足时,便会发生聚落分裂或迁移,从而在新开垦区形成聚落体系。这种分布和演变过程,伴随着以社会生产力发展,以自然环境作为生态基础,持续了数千年。河湟谷地处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农牧交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尽管对于该地区史前文化生业经济的演化已经有些许了解,但对不同生业聚落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土地开发模式仍认识不足。本文拟利用GIS、遥感和相关考古资料,使用核密度分析、等级规模分析等方法探讨河湟谷地史前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使用遗址域分析、土地宜耕性评价的方法分析河湟谷地不同文化时期的耕地格局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气候环境与耕地格局变化与聚落空间形态、经济形态的相关性,得出以下结论:(1)河湟谷地史前聚落宏观层面的形态演变呈现出集聚-扩散-再集聚的特征,同时聚落的海拔分布也呈现出由高向低再向高迁移的趋势。在小范围的聚落集群主要呈现出三种聚落形态,包括无中心型,单中心的向心性,以及多中心的竞争型。(2)河湟谷地史前耕地格局呈现出先集中在扩散的趋势,土地开发模式呈现出由“集约型”向“非集约型”转变。(3)耕作农业的社会组织较为稳定,更容易形成等级分明的聚落等级体系,而畜牧农业流动性较强,聚落的分布则更加的分散和随机,更易形成无中心或者多中心型的聚落集群。(4)证明了耕地是反映经济形态差异的重要指标,经济形态的差异体现在聚落对周边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5)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产方式,会促进社会与文明的发展,反之,则会走向衰落。马厂文化与卡约文化的扩张,均是因为其选择了去气候环境相适应的经济形态;而辛店文化的衰落也与耕作农业与当时气候背景不太适应有关。
其他文献
随着Web 2.0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进步,用户创造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的社交媒体平台使消费者能够以在线评论的形式充分分享海量产品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阅读
针对目前传统"金工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适合工程能力培养的"金工实习"教学的方式方法。采用"模块单元化组织、菜单式选项"的教学模式,解决了实习内容多与实习时间有限
在高职教育推广"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的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成了很多学校面临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综合英语
休闲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科学技术是推动休闲演变进化的根本力量;不同的历史阶段休闲便以不同的方式和特点得以体现。本文以哲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等知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企业的经营行为存在着外部性,企业在外部环境中取得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然后为外部公众创造形形色色的产品和服务,同时生产经营的过程又影响着外部
<正>诸葛亮:自报财产留清名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
文化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关联度和低能耗、低污染的特点,其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及其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文化产业由于自身禀赋
[目的]植物的光合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干物质累积能力,而多倍体植株的光合能力一般强于二倍体或单倍体。本研究旨在分析二倍体马铃薯与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个体的光合生
自1912年好莱坞第一支电影预告片诞生以来,电影预告片在这百年之间经历了从制作水平到制作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繁荣,电影预告片也开始受到了中国电
合唱是一种群体歌唱的多声部艺术表现形式 ,合唱教学包括欣赏、演唱、表演三个环节 ,是学校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教学内容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