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关键时期,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不断积蓄力量,壮大自身,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为夺取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夯实基础。这一时期党不断进行自身形象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展经济努力提高边区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民主,建立健全民主机制;团结力量坚决抵抗日本侵略。一系列的举措为党的形象建设提供了基础,也得到了民众和各界人士的认可,在与国民党的斗争中不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关键时期,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不断积蓄力量,壮大自身,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为夺取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夯实基础。这一时期党不断进行自身形象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展经济努力提高边区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民主,建立健全民主机制;团结力量坚决抵抗日本侵略。一系列的举措为党的形象建设提供了基础,也得到了民众和各界人士的认可,在与国民党的斗争中不断占据上风,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延安时期的形象建设,为新时代党不断强化执政能力,保持光辉的历史形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从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出发,阐述研究的合理性,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和对基础概念的认知把握。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政党形象建设的动因。它是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客观需要,是团结一切力量坚持抗战的时代需求,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在需求。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形象建设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为形象建设绘就了健康底色;发展边区经济,塑造了服务人民、能干有为的形象;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打造了鲜明的民主形象;坚持抗战,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树立了爱国的伟大形象。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建设的路径。一是利用报刊、广播、电影和戏剧等多种方式巧妙进行形象塑造和传播;二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力量,如美国观察组、民主党派和不抱偏见的国民党人士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正面形象;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中树立共产党的形象。第五部分:从历史中总结经验,阐述延安时期党形象建设的当代启示。主要概括为四点:坚定政治方向与政治立场相统一,坚持经济发展与以民为本相统一,宣扬民主法制以不断强化执政能力,重视多手段、多方式塑造政党形象。
其他文献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不仅集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运用统一战线克敌制胜的实践经验,而且也集中反映着中国共产党人运用中式话语融合西方思想的语言艺术。回溯党的历史,毛泽东在延安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结合中国革命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话语特色和思维范式的统战话语体系。这一统战话语体系逐渐冲击着国民党在政治话语上的话语霸权,指引着中国共产党更好地运用统战理论去开展统战工作。因此,毛泽东在延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育资源起着特殊育人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更好实现高校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育资源综合利用率,增强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实效性,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更加科学发展。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育资源作为研究主题,在充分认识研究对象基本内涵以及现状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总体发展的战略角度,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思想和新战略,这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整个社会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其与国家的和谐稳定、城市的高效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成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
随着网络技术与现实社会生活的交融发展,社会组织形态和社会结构不断变革,人们获取信息、人际交往、表达的方式从现实空间向网络空间延伸,结群方式发生改变,网络社群随之应运而生。网络社群是指存在于特定网络空间之中,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成员,借助互联网或移动媒介为实现共同的需求、兴趣、利益等共识,而构建起来的群组。现今已成为大学生日常交往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网络社群中错综复杂的信息和价值冲突,正处于发展
仪式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最悠久、最普遍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仪式礼仪对人们思想道德的教化作用。仪式进入校园领域,既能创新学校教育的形式,又能增强教育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文章首先对仪式、校园仪式的概念、类型和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将校园仪式定义为教育者基于一定的教育目的,在特定的时空内设定比较正式、规范、程序化的仪式情境,将教育内容与仪式的象征符号相结合,在仪式互动的过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是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汲取以往人类智慧、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立足世界发展大局、追求世界发展繁荣的科学理论体系。作为推动世界发展进步的国际合作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提出后国际认可度不断提高,实践成果不断涌现,但百年变局下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及实践仍旧面临诸多问题和阻碍。因此,需要回归理论本身,把
重视党内民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能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永葆生机的密钥。正是有了党内民主,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克服一个又一个前进道路的艰难险阻。陈云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杰出代表,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又是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灵魂人物,是和邓小平并驾齐驱的领袖人物。他对党内民主坚定执着,身体力行党内民主,并对党内民主提出了
技术对于人类生存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技术意识形态化的表现也愈加明显,技术、社会与人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由此,对技术意识形态化深入研究也愈加迫切。技术意识形态化现象早在十九世纪就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的关注,然而对于该主题的探讨通常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为背景,从其负效应出发进行批判。对技术意识形态化进行全面深刻地把握,以正确地看待技术意识形态化现象并给予深入细致的评价,合理性视角是有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新时代中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区域战略决策,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全方位剖析习近平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重要论述,对于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认识、在新时代新阶段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习近平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重要论述从以下五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
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为国家和民族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和专业化人才的重任。构建和谐的研究生导学关系是新时代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本研究从社会交往理论出发,提出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的交往态度、交往内容和交往方式的真实性、表达性和正确性,是导学双方建立和谐互动关系的本质要求;以社会期待理论和社会角色理论为指导,具体阐述了新时代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