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米莉·狄金森(1830-1886)是一位著名的十九世纪美国女诗人。生前她默默无闻、与世隔绝,仅有7首诗被朋友匿名发表。死后,人们却在她的抽屉中发现了近1800首诗的手稿。正因为这些诗作,她被誉为“最伟大、最具创造性的诗人”和“西方自萨福以来最伟大的女诗人”。就驾驭英语的能力而言,有的评论家甚至把她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她与同时代的诗人沃尔特·惠特曼一样,已被公认为美国诗歌新纪元的里程碑。评论界还公认:狄金森是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先驱之一。狄金森是美国迄今最为伟大的女诗人。 爱米莉·狄金森在诗歌的形式上,一反传统的格律诗,转而寻求适合表达自己理念和感情的方式,并着重内心探索。狄金森的诗歌内容广泛,主要围绕死亡、永恒、爱情、自然等传统文学主题,表现其对灵魂深处的内省探求,并以其风格独特而著称,备受关注的是她诗中大量地使用意象和“迂回”策略。她甚至被称作一个“谜”一样的人。长期以来对爱米莉·狄金森诗歌的研究成为国内外文学批评家的“热点”所在,因此也出现了对其诗歌主题的不同诠释。 本文作者即充分利用国内外可得的研究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对爱米莉·狄金森诗歌的主题进行论证,以期对诗人丰富离奇的内心世界做一番全面而又较为客观的透视。 论文总分为五部分。 导论:对前人研究的回顾。主要回顾和本文论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包括超验主义的影响、国内外对其研究的发展状况、爱米莉·狄金森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原则。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以文献检索和本人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观点,创新点在于本论文涵盖的内容广泛,探讨比较深入。 第一章主要论述其最重要的诗歌主题:死亡。关于“死亡”的诗歌在爱米莉·狄金森诗歌中占比达三分之一以上,其原因是:朋友之死、亲人之逝、导师之逝或永久别离,引发了她对死亡的思考。她以不同的角度描写对死亡的认识:首先作为一个“旁观者”,目睹死亡的发生,进而作为一个“死者”想象死亡的过程。这种精神创伤继而引发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