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全局性调控因子laeA对黄曲霉毒素的调控机理,本文以黄曲霉野生型菌株(产AF)及laeA基因缺失突变株(不产AF)为研究对象,经培养后分别分离纯化获得两种菌株的胞外蛋白,采用SDS-PAGE技术分析差异蛋白条带,并通过质谱技术对差异蛋白进行鉴定,确定与AF合成关联的靶标蛋白;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该靶标蛋白基因缺失突变株并对突变株相关性状进行研究,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鉴定出黄曲霉野生型产毒株及LaeA缺陷型无毒株胞外差异蛋白八种,分别为果糖二磷酸醛缩酶前体(fbaA)、磷酸丙糖异构酶前体(tpiA),该类酶蛋白为糖酵解途径中的重要酶类;木聚糖酶前体(xynF3)、糖化酶前体(glaA),该类酶蛋白主要与黄曲霉菌丝营养生长有关;过氧化氢酶B前体(catB),主要与菌体在生长过程中对抗外界氧化压力有关;淀粉酶前体、碱性蛋白酶前体、和亮氨酸氨基肽酶前体,该类酶蛋白主要与菌丝的营养摄入有关,影响黄曲霉菌丝生长。(2)采用RT-PCR技术对这八种胞外差异蛋白进行转录水平分析,利用YES培养基培养7 d后,黄曲霉中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磷酸、丙糖异构酶、木聚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等四个酶的基因表达都呈现出上调趋势;糖化酶基因在培养6 d后开始出现下调趋势;以小麦为培养基生长时,碱性蛋白酶基因在野生型产毒株中培养72 h后表达量达到最大值,而在LaeA缺陷型无毒株中呈现下调的趋势;淀粉酶基因在野生型产毒株中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在LaeA缺陷型无毒株中则呈现下调的趋势;以玉米为基质进行培养时,黄曲霉菌中的淀粉酶、碱性蛋白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的基因在野生型(WT)中表达量都是在72 h达到最大。(3)构建了catB和TPI基因敲除载体,并成功敲除了黄曲霉CA14的catB基因,筛选获得了△catB突变株。与黄曲霉野生型相比,△catB突变株对外界氧化压力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但具体耐受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通过TLC和HPLC分析发现,△catB突变株与黄曲霉野生型相比,产毒能力有所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