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之后,民生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政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史学的角度对中国共产党民生观进行梳理和综合性研究,以期对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形成整体认识和了解,从中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经验和教训,以促进今后的民生建设。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从理论上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民生观的渊源,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生思想和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这些为中国共产党民生观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文化资源。 第二章考察了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观。反帝反封是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两大主要任务。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取得民族独立;对内推翻封建主义专制统治,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历史地承担起解决民生问题的重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宣称共产党人是改善民生的,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这些构成中国共产党民生观的主要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推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解放了民生,为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第三章论述了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共产党民生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最基本的任务,不改善人民生活,就会失败的观点,并提出生产与生活并重的见解。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的现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以极大的勇气和气魄,妥善处理经济、政治、民生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生发展的重大举措,使新中国成立后民生建设得以发展。这不仅巩固了国家政权,而且恢复了国民经济,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同时,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规定了民生建设的方向,确定了民生建设基本框架,为民生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四章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和新举措。尤其是近年来明确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民生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要求,民生是国家之本等重要见解。邓小平同志心系人民,从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出发,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和2亿多人口的贫困等民生问题。他主张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改善民生的奋斗目标,以发展是硬道理为战略指导思想,指出了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为我国改善民生指明了思路。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问题上升到党和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把关注民生作为党长期执政的基础,提出了新民生理念和举措。诸如,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民生发展的战略目标,具体阐述了改善民生的战略步骤——新“三步走”,这些举措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民生的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他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些认识丰富和充实了中国共产党民生观。 第五章对中国共产党民生观进行总体考察和历史评价。中国共产党三个阶段的民生观内容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时期的民生观得出以下基本经验:一必须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三必须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民生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科学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民生观巩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方向,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