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低碳化过程中低碳政策的量化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hbl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能源和气候问题日益严峻,降低碳排放成为中国未来需要面对并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工业碳排放作为主要的碳源,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与此同时,随着中国逐渐步入工业化中后期,仅仅依赖于资源消耗的粗放型生产方式难以为继,需要低碳化的新型生产模式刺激新的经济增长点,维持较高水平的经济增速。因而,产业低碳化是中国今后若干年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习惯于自上而下式改革的中国,由于中央政府经济分权和政治集权的组织结构,政府主导的低碳化政策无疑是产业低碳化进程中的重要推手。基于此,本文沿着以下思路对低碳化政策进行了理论总结和逻辑推演:首先阐述产业低碳化的内涵和低碳政策的必要性,并在借鉴既有发达国家低碳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低碳政策的应有内涵;其次通过检索、整理,构建中国低碳政策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中国低碳政策的演化过程及内涵特征。研究发现中国低碳政策的内容更加关注节能减排,政策工具具有促进和规制相结合的特征,这与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碳税、碳排放权等手段大不相同。那么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政策效果如何?文章最后以1996-2012年我国中央政府及有关部委颁布的390份低碳政策以及能源、钢铁、有色金属、汽车船舶、轻工业等行业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借助面板回归和门槛回归模型对低碳化政策的整体效果、分行业特征和门槛效应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结果表明:其一,当前我国低碳化政策的重点是节能减排;其二,我国低碳政策自成体系,低碳措施涵盖产业低碳化全端,政策工具丰富。低碳化政策对产业低碳化进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一点得到了理论推演和量化研究的支持。其三,低碳化政策对产业低碳化进程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即政策力度到达一定程度以后,对产业低碳化的促进作用显著衰减。本文的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第一,未来我国需要继续保持政策连续性;第二,进一步加快碳排放市场建设;第三,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对产业低碳化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完善是当今全社会的最大热点问题之一,尽管其改革历程已有近20年的时间,但是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筹措机制不健全,使得社会保障基金筹措困难、缺口大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甚至在某些地区还有加剧的趋势。因此,为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体制,而寻求新的筹资途径和方式即开征社会保障税,并对如何开征社会保障税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对策便构成了本论文的基本思路和研究目的。论文运用规范分
本文研究了透射式能见距离测量仪所用激光器的发射能量的优化选择。导出了能见距离、光电转换系统的最小盲区、激光器的发射能量以及仪器与合作目标间的距离四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