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论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inhu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很难简单归到任何一个流派中。他的创作似可称为“生命文学”,一种以生命主题扩展开去的文学。他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独立存在,代表了新时期文学的另一个高度。由于史铁生的创作思想和创作过程都存在着复杂性,加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并没有受到主流文学史的青睐,所以对他的创作历程一直缺乏文学史意义上的整体性梳理。史铁生的经历是不幸的。坎坷的人生道路和对残疾人群体的熟悉,使他拥有了一个独特而幽深的领域——人的形而上的生命和精神世界。他的创作内容和创作手法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特立独行。史铁生的创作分期比较复杂,创作特点出现比较明显的重合和错综反复。史铁生的早期小说较多指向外在的社会,是对于一般社会问题的体察和思考。他的早期作品都采用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的方法,除了《爱情的命运》和《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较为明显地以回忆地笔法来叙事以外,其余都是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故事均在物理的时间秩序中发展。他的大部分作品的叙述都以事件为中心,结构与形式较为简单。史铁生中期创作开始从自己的生命体验出发,将个体困境上升为整个人类的困境,不仅局限于思考残疾人的问题而且思考人的残疾问题和人本问题,为了艺术表达的需要开始尝试形式创新。若说双腿致残使他感到“毁灭”,那么婚姻则从生理到心理“拯救”了他。爱情消除了他的“心魔”,使他获得“平常心”。他越来越相信:每个人生都是从某个偶然的目的引出的美好故事。进入九十年代,史铁生的小说循着对生命个体存在的问询,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史铁生小说的母题主要涉及残疾的肉身、爱情、罪恶与忏悔,以及如何面对死亡。在这几个母题下,史铁生渗透了自己创作的人文精神。因为自身残疾的原因,残疾主题在史铁生的小说中频繁出现,贯穿于他的创作始终,他对残疾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几乎成为一种执着的创作倾向。残疾尽管只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它客观地存在于人类的现实生活之中,时刻都有可能伤害残疾者敏感的内心,造成他们严重的孤立感和心理障碍。在真切而且深刻的生存体验的支配下,史铁生将这种病痛和精神折磨下求生不得,渴望死亡的感受编织在自己的作品中,细腻地刻画了小说主人公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理。他的作品中透露出一种正视苦难、坦然接受苦难的气度和魄力。史铁生将生活中善良的爱融入自己的小说中,展现了残疾的人并不残缺的爱心。他认为,爱情本身永远是生命的一种希望,爱是自己的处境,与别人无关。爱的本质是对爱的追寻,信仰不是终点,而是一条无终的皈依之路。如果人想以爱获得拯救,那么他必须在一种永恒的不确定状态中探寻和行进。只有在这种追寻的过程中可以和美、激情、真理相遇。史铁生从人对“上帝”的敬畏中唤醒了人的尊严,从对命运的反抗中看出了人的伟大。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也与他对宗教信仰的思考联系起来,他的“宗教精神”的产生即是源于他对生命及其意义的追问。“死亡”也是史铁生作品着力表现的对象,如果说死亡主题在他的创作初期所表达的是他自己在面对残缺人生境遇时的一个难解的心结,那么当他的创作日渐成熟,写作不仅仅是活着的理由而且对自己来说是一种人生乐趣的时候,对死亡的演绎便跳出了以往的幽暗和沉重,代之以赴死之途的纵情欢乐与舞蹈,死亡便走向了一种审美的维度。史铁生小说也有比较突出的本体个性化特点。他不满足传统小说过分完整的故事模式,努力展示散碎、平淡的日常生活;厌倦那种性格化人物,着力发掘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都显示了他的艺术创新精神。史铁生小说一个很鲜明的艺术特征就是散文化。他的一些主要作品在样式、写法、笔调上往往很像散文,以致个别作品在文体上很难归类。另外,象征主义、荒诞派、意识流、寓言手法等,在他的创作中得到了纯熟自如的运用,此外迷宫式叙事手法他也颇为偏爱。作者把典故、散文、哲理、戏剧、报纸等文体毫无顾忌地搬进小说中,写作突破了既定的法规。质朴的表达或叙述则是说史铁生在述说他自己或他虚构的故事、他的心绪与思绪时的自然、平和、直白与坦诚。这一点与其说是技术的,毋宁说是气质的,因为这一具有贯串性的特点是无力从技术巧的角度解释的。史铁生小说的哲学精神是他重要的创作标签。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中的一个独特的存在,无论就其对“自我”的拷问、人本困境的探索,还是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对神性意义的探寻,都达到了形而上的哲学的高度,周国平就评价史铁生是当代“最具有自发哲学气质的小说家”。在绝大多数作家沉浸在现实的社会人生题材的时候,史铁生孤军深入到人的精神、灵魂世界乃至主宰宇宙的上帝那里。史铁生眼中的“存在”、强调“过程中”的信仰,以及“看”与“被看”的交流都是他对哲学的感悟。他的“过程宗教”的核心命题即是对目的与过程、信仰之果与信仰之行关系的悖论性理解。在他看来,“过程就是目的”,目的不是最终目标,过程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因为目的或虚妄无法实现或实现了又觉虚妄,而且人终有一死,再高的目标终究会化为空无。唯一无法被剥夺的生之意义在于过程的精彩。在史铁生的这些小说中,人的困境无一不是发生在“心魂”深处。在多数情况下,人都固守一己之肉身,结果导致人与人之间无法交流,也无法得到理解和宽恕,人的梦想与愿望也无法随“心魂”漫游到广阔的世界。因此,人只能做自己的囚徒,只能在有限的世界里体验孤独与绝望。史铁生选择在“心魂”漫游中写作,目的是要给破碎的灵魂带来安慰,给孤独的个体带来希望和梦想。就整个中国新时期文学而言,史铁生的文学史地位一直比较尴尬。史铁生的写作是一种复古和还原,返还到写作之初,重新接近人与语言、语言与思想、写作与生存的本原性的关系。与现代主义相比,史铁生显得相当人道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相较,他拒绝商业化,拒绝无意义的写作,与现实主义相比,他是一种内向的趋于自我的写作,拒绝复制形而下的生活图景。当然,史铁生的创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无论道家还是儒家,都没有一种超越性的精神旨归。所以借助于这些古老的文化力量来力图求得对于人生中深创巨痛的解脱,确实是很难取得恒定性效果的。
其他文献
采用氨气氮化工艺制备了氮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研究了氮化温度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TiO2中加入5%的SiO2能够有效阻止TiO2在NH3中热处理时可能发生的锐钛矿相向金红
中国经济经历了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成就的背后是严峻的资源与环境问题。2013年,严重的雾霾触动了每一个人的神经,改善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
用KH-570硅烷偶联剂溶液,分别涂抹花岗岩石板和老砂浆表面,再修补新砂浆,结果显示界面层拉拔强度显著提高。初步探讨作用机理,并观察细观结构。结果表明,适量浓度的偶联剂不仅可能
荧光假单胞菌是引起水产品、乳制品和肉制品等食品腐败变质的一种耐冷性腐败菌。乳酸菌素是乳酸菌产生的一种对它种微生物具有拮抗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安全稳定、高效广
为了能够提高我国棉花的产量,在育种环节应该要加强重视。在新疆,大多数地区干旱、光照充足,所以如何能够利用光热资源进行棉花育种,是提高棉花产量需要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