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域反应制备金属氧化物嵌入碳纳米管杂化材料及其储锂性能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exiao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动可移动电子设备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展。而现有的商用锂离子电池难以满足其能量存储的要求,因此,开发高效率锂离子电池体系显得尤其重要。电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决定因素,如今,商用锂离子电池体系中多采用石墨作为负极材料。然而石墨电极比容量低、安全性能差,限制了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提升。研发具有高比容量、优异倍率性能以及长循环寿命的新型负极材料成为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热点。其中,过渡金属氧化物由于具有较高理论容量、储量丰富等优点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它们在锂化和去锂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以及较低的电导率严重限制了电化学性能的发挥。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以碳纳米管内腔作为反应空间,通过限域反应制备嵌入式过渡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显著改善了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具体工作如下:  (1)基于碳纳米管内腔的孔道限域反应,利用毛细作用力将铁基前驱体引入碳纳米管内腔,结合随后的热处理过程,实现了Fe2O3纳米颗粒均匀嵌入在碳纳米管内,颗粒与颗粒之间具有大量的空隙,可以有效缓解嵌/脱锂过程中活性材料体积的变化,确保了超稳定的循环寿命。此外,高导电性的碳纳米管也加速了电子转移,显著提升了快速充放电能力。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Fe2O3@CNTs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在1000m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400圈后,比电容量依然可以稳定620mAh g-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限域锂化的方法,合成了对应的FeS2@CNTs复合材料,也表现出非常优异的储锂容量,在2000m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圈后,仍然具有525mAhg-1的比电容量。  (2)基于Nb2O5具有较高的嵌锂电位和高的安全性,本文同样利用碳纳米管内的限域反应,通过热处理过程,构筑了不同晶型的超细Nb2O5纳米颗粒(<10nm)嵌入碳纳米管内的复合电极材料,研究了Nb2O5晶型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其中,超细的纳米颗粒可以最大化材料的锂化率,且高度分散在碳纳米管内,避免了大颗粒尺寸等其它因素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正交晶型T-Nb2O5具有最优异的储锂性能。作为比较,进一步合成了超细纳米颗粒负载在碳纳米管外表面的复合材料,发现嵌入式结构的T-Nb2O5@CNT5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倍率性能(10A g-1电流下容量为108mAhg-1)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80%)。
其他文献
期刊
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网的出现,标志着移动通信网络新时代的到来,与4G网络相比,5G网的传播速度得到了数百倍的提升,但是5G网络的安全问题成为了新的关注点.因此,本文就当下5G
木材中水分的变化不仅会导致干缩湿胀、开裂变形等缺陷,还会间接促进木材的生物劣化,严重影响木材的应用范围和使用寿命。因此,对木材进行疏水化改性至关重要。常用的木材疏水化
摘 要:语文新课程的变革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去掉不合时代节拍的要件,体现时代要求。语文新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改实施至今,它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意识和架构给高中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是倒退的,我们的社会必将朝着更科学、先进、合理、人文化方向发展。语文新课程性质的定位正好顺应社会需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认识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为本,语文课程要根据学生
期刊
课题依据中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系统分析了国内与国外林业工程人才的培养状况、发展趋势.通过对21世纪林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阐述林业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21
该文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吉林省林业的实际出发,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林业政策,结合吉林省林业区划与规划以及林业发展的需要,研究吉林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政
超级电容器是介于二次电池与传统电容器之间的一种新型电子储能元件。具有比较高的能量密度及功率密度,近些年得到广泛的关注。在超级电容器的组成中,电极材料是其中最为关键的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一项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全局的社会性系统工程.组织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对带动工程区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课题在认真分析林业
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源自整个民族的信仰与凝聚力.祖(籍)国发生的任何事,6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始终投以赤诚的关切与身影.rn2020年的伊始印刻着太多令人无法忘怀的瞬息,也留
期刊
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给语文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研究以及调查研究等方法,审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