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腔”是戏曲的专用名词,本文是对山东境内肘鼓子声腔音乐的学习研究。业内“行话”说的声腔,一般是指那些分别为不同剧种服务的唱腔音乐,但在唱腔音乐之间又具有相应的共同渊源、艺术特征等关联性,且根据这些信息梳理出唱腔音乐的分属声腔系统,因此说声腔是中国戏曲音乐十分重要的学术名词,也是业内专家关注的研究点。声腔的传播会因方言和地域文化影响分化为各个不同的剧种,这些剧种虽各显特色,但在唱腔音乐本体上会遵循声腔音乐所保存下来的某些“原始基因”。目前学界对声腔研究的成果主要涉及了声腔的界定、历史源流以及传播路径等方面,但在声腔分类问题上却有很多专家提出了不同意见与思考,争论焦点集中在“四大声腔”(昆、高、梆、黄)之外的地方小戏的声腔划分问题上。笔者根据进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卷本的剧种统计得知,全国戏曲剧种归属在“四大声腔”的仅为少数,而占据绝大多数的地方小戏剧种归属于何种声腔至今仍然众说不一,成为中国戏曲音乐研究中亟待梳理的重要课题。山东戏曲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柔美抒情的吕剧、俏皮诙谐的五音戏、激昂高亢的山东梆子、韵味十足的两夹弦……共同构建了山东戏苑的繁盛景观。“肘鼓子”是山东戏曲的土著声腔,当地艺人与百姓约定俗成的称谓中,把“柳琴戏”、“五音戏”等剧种均称呼为“肘鼓子戏”,也有不少文献资料提到山东有很多剧种都归属于“肘鼓子声腔系统”,但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下文。就目前学界的研究成果而言,对“肘鼓子声腔”的整体性梳理与研究尚显薄弱或匮乏,对肘鼓子声腔的发展轨迹以及音乐本体特征尚无较为清晰的路线和答案。基于上述,本人尝试对“肘鼓子声腔”是否成立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进行文献的搜集检索与归纳整理,对五音戏、柳琴戏、茂腔、柳腔等剧种在历史源流方面的资料进行梳理,旨在厘清肘鼓子声腔的发展脉络;其次以音乐本体分析的方式,将剧种作为研究个案,分析唱腔音乐,提取各剧种音乐本体的共性特征,总结肘鼓子声腔音乐形态特点;第三结合笔者田野工作获取的一手资料,观察肘鼓子声腔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在当下各剧种、各院团中的传承现状,探讨当今时代潮流冲击下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变化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