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既是社会主义国家“理论自觉”的深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革命自觉”的精神动力。对苏联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演进的研究,既要从发展史的角度对其进行史学梳理,又要在哲学层面上对其进行深入反思。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视角,以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为切入点,对苏联马克思主义领导权的演进历程进行系统梳理。“话语权”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舶来词”,对其进行研究,首要问题就是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相关理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首先,对“话语”、“话语权”及相关概念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其次,分析话语权的理论渊源,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米歇尔·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以及拉克劳、墨菲的领导权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第三,明晰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构成要素、支撑条件以及实践方式等,从而为更好地分析苏联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发展历程做好理论准备。苏联曾经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中一呼百应的“老大哥”,其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发展历程对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的第二部分将苏联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演进主要划分为如下五个阶段:1,列宁时期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初步形成;2,斯大林时期“权威式”话语权正式确立;3,赫鲁晓夫时期对“斯大林式”话语权进行深刻批判;4,勃列日涅夫时期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处于停滞与彷徨的状态;5,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宣告终结。在研究这五个发展阶段的过程中,要科学地运用唯物史观进行学理性分析,不仅要关注斯大林时期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固化和戈尔巴乔夫时期暴风骤雨式的改革导致话语权陷入爆发式的混乱,而且要着重关注曾被忽视的勃列日涅夫的十八年意识形态话语权在进行“重返斯大林”式的变动后陷入了停滞与彷徨的窘境。不能将苏联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丧失单单归罪于戈尔巴乔夫这一个时期,而应关注苏联历史七十余年整个发展过程,在整体性视阈下探讨苏联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丧失的原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对于苏联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发展历程的研究不仅是为了揭开历史的面纱,找寻苏联话语权丧失的原因,更是为了接受历史的教训,对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当代的发展提出现实性指向。论文的第三部分,首先是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发展的整体状况,即话语内容多元化需要话语方式不断变革,话语客体诉求的多样化需要话语主体对于其话语体系的主体内容不断调整并创新。在对苏联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演进史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当前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整体发展状况,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应当在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实现“三个统一”,即理论正义与实践正义的统一、领域强化与整体文明的统一、现实发展与历史传承的统一。通过对“三个统一”的整体把握,使得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国内环境中更加蓬勃地发展,在国际舞台上逐步拓展影响力,不断提升其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