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经历了古典资本结构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新资本结构理论以及动态资本结构理论四个发展阶段,这些理论分别从不同视角分析了资本结构的形成机理,以达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计量经济学的不断发展而兴起的动态资本结构理论,更是打破了长期以来的静态分析方法,从动态角度研究了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选择和动态调整行为,由于该理论对企业的实际资本结构决策行为具有更高的解释力,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其中动态权衡理论强调企业资本结构具有动态属性,这种动态属性体现在其最优资本结构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杠杆值,而是随着内外部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动,企业管理者为了降低资本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会进行长期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即不断地将其实际资本结构调整至最优值。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能力直接关系到自身财务的安全性和灵活性以及对投资机遇的把握,因此资本结构的调整问题也同样成为了企业家所关注的重点。我国中小企业有着异于大企业的特殊发展规律,其资本结构选择行为受到自身属性和外部融资环境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我国中小企业为分析对象,结合企业自身特征、行业和宏观环境因素,对其资本结构进行全面的检验,从而揭示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规律和行业差异性,进一步拓展企业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研究。本文以动态权衡理论为基础,在实证研究中选取了2007-2011年度中小企业板183家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内化了最优资本结构和调整速度函数的动态调整模型并以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研究发现,就最优资本结构而言,企业规模和资产有形性与其显著正相关;成长性、非债务税盾、股权集中度和产品竞争力与其显著负相关。就调整速度而言,企业规模与其显著正相关;偏离最优资本结构的程度和盈利能力与其显著负相关。而行业虚拟变量的显著性则表明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选择和调整速度均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调整速度较快的行业普遍资本结构优化程度较高。另外,我国中小企业的调整速度整体较慢,调整成本较高,主要是因为融资困境导致的资本结构调整“惰性”。但是从时间上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调整速度在2008-2011年间呈现了逐年加快的趋势,本文认为政府、金融机构等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提高了资本结构调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