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中国环保形象的建构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aozhongx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中国代表团在2009-2017年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的发言进行语义分析,总结其建构出的中国环保形象,并与西方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在气候大会报道中与中国相关的报道所刻画的中国环保形象进行对比。通过“自塑”与“他塑”的对比,探讨中国代表团与《纽约时报》所呈现的中国环保形象的差异及其原因,并为我国在气候外交中建构国家环保形象提出对策。研究发现,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中国逐步从被动的“对抗式谈判”向积极主动的“合作式谈判”转变,不断深化自身“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而《纽约时报》对中国报道所呈现的环保形象具有两面性和复杂性。一方面,以负面报道为主,塑造威胁性的中国环保形象;另一方面,肯定中国发展清洁能源的努力,塑造了清洁能源的倡导者形象。最后提出了气候外交中建构国家环保形象的建议,包括促进环保形象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尊重中外文化传播差异、加强国际沟通与合作等。
其他文献
<正> 在运动员中经常可见到一般的过度疲劳和一个或几个器官与系统的过度紧张。前者是疲劳的极端程度(应当把它看做是病前状况),在存在后者的情况下,在器官与系统中,首先产生
微博深刻地影响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探索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是思政教育
1894年9月,在丹东大鹿岛以南的海域上,曾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中日海战——甲午海战。由于清政府腐败,对外妥协投降,终于失败。但邓世昌等爱国将士们的英雄行为却浩气长存。百年
期刊
戴望舒诗歌中的"残损"类意象主要有三类:自然类残损意象、人生类残损意象和社会类残损意象。"残损"类意象的出现有着诗人自身生理、心理、情感以及社会和文学思潮等多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