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1978~2015)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ue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收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1985年两步利改税到1994年实行影响深刻的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每一次改变都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中国当时国情的变动。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都曾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摆脱金融危机,采取了多种调节经济的手段,包括向市场投放4万亿人民币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税收免抵退等税收优惠政策,通过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扩大消费需求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证明我国在2008年全球性次贷危机中实施的财政政策符合当时实际情况,效果非常显著。所以,面对全球经济增速减弱的情况下,实事求是的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制定刺激经济增长的财税政策,发挥财税宏观调节经济增长的主观能动性,对当前解决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就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影响机制而言,国外学者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税收增长不利于经济增长;二是税收对经济增长不显著,无影响;三是税收与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经济规律,两者关系呈现倒 U型曲线关系,当税收超过临界点时就会抑制经济增长,税收收入太少又刺激不了经济发展,从这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国际研究前沿成果。国内学者对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影响机制的研究有所不同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税收与经济增长呈正向促进关系;二是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向抑制作用;另外部分学者研究与上述两种观点不尽相同,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国内研究成果。然后就税收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概述,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国外研究税收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结论主要研究成果:一是经济增长受税收结构的影响;二是分主体税收分析税收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的内在机理,得出部分税收与经济增长有正面促进作用,部分税收与经济增长存在负面抑制作用。对税收结构的研究,目前国内学者实证部分,主要集中于税收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等相关领域。分别从三个方面阐述税收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是税种方面,增值税和营业税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负相关且作用数值上差异不明显,企业所得税与经济增长关系存在正面促进作用,个人所得税与经济增长关系存在明显的负面抑制作用;二是直接税和间接税方面,间接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比直接税更大,而且正相关性明显;三是税类方面,主体税种税收变动促进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性,而辅助税种与经济增长相反呈现负相关效应。  其次,对税收与经济增长的西方主流学派观点进行了简要论述,主要是对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税收理论进行了简要概述和对比,通过上述理论梳理为接下来的回归模型分析夯实理论根基。  然后,从税收收入的两个不同研究层面即税收总量和税收增量方面分别与GDP总量和GDP增量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回归。从税收收入总量与GDP增长的关系,以图表的形式形象的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跳跃式发展,税收总量和经济总量两个方面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税收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国内生产总值与税收收入两者存在非常紧密的因果关系,基于 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税收收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第一年、第三年和第四年有较为显著的影响,税收收入是导致国内生产总值波动的 Granger原因。此外,国内生产总值对税收收入的未来第一年影响非常显著,国内生产总值亦是税收收入波动的Granger原因。从税收增量与GDP增量的关系看,GDP增长率与税收收入增长率之间不存在较显著相关性,两者之间基本没有影响,因此,从整体上分析其他外部因素对GDP增长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另外,对税收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分别从税收总量与投资、税收总量与消费和税收总量与出口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从税收总量与投资的分析看,目前我国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从当前的国内经济现状来分析,已经不可能继续像以前年度一样高速增长,利用投资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不适用我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因此,只有剔除陈旧的投资理念,优化投资结构,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从税收总量与消费分析以及现阶段我国国内消费水平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政府逐渐摒弃了以生产促消费的生产型导向的消费理念,开始注重消费需求,逐步向消费导向型发展刺激生产发展。当前国际出口环境不理想,挖掘国内消费潜在需求成为政府面临的巨大考验。因此,这就需要政府提高税收调控的主体能动性,制定优惠政策,有效提升国内消费市场的稳定性,稳步提高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切实增强居民收入水平和可支配收入标准,培养居民的消费意识和促进居民消费能力,把扩大消费需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税收总量与出口分析看,出口退税促进了国内货物出口,增加了我国企业生产活力和产品出口动力,为我国摆脱全球性经济危机和国内需求不足起到重要作用。出口退税额增长率与出口额增长率两者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相关关系,基于 Granger因果检验,出口退税额增长率对出口额增长率的预期三年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相反,出口额增长率对出口退税额增长率没有相关性。  此外,从流转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所得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从流转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虽然围绕我国税制结构经历了多次大的变革,但是流转税在税制结构中扮演的作用并没有改变,流转税收入占比高达60%-75%左右。基于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发现中国的流转税收入是引起人均GDP的 Granger原因,流转税收入对第二年的人均 GDP影响显著。反之,人均GDP对流转税收入没有影响。从所得税对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看,基于 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中国所得税收入对人均GDP有正面促进作用,人均GDP同样对中国所得税收入有正相关作用,具体看来,所得税收入对接下来一年的人均 GDP有比较明显的正向效应,人均GDP对下一年和第三年的所得税收入有正向效应。人均GDP与所得税收入两者之间互为Granger原因。  同时,研究了美、日、韩和巴西四个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财税政策,以及各国家采用不同财税政策产生的经济增长效应,通过分析和总结各国税收政策,得出增长是检验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不会改变,为了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我国政府果断提出4万亿财政投资,这一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符合当时宏观环境和现实需求,而且确实促进了我国国内社会资本投资高潮,国民消费需求空前高涨。但是当前我国国内面临出口不景气、投资拉动乏力、经济下行风险。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根据我国现有国情,制定符合现阶段经济情况的政策非常必要。  最后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充分吸收国外的税收政策治理理念。对我国近40年来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分析,研究发现部分年份表现出税收大于 GDP增长的实际情况。从税收总量、税收增长率及税收结构角度对税收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税收总量对GDP有正相关影响,GDP同样对税收总量影响显著;税收增量与 GDP增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两者之间不存在相互效应关系;税收与刺激经济增长的动力之间具有显著效应;税收结构中流转税对GDP相关性较强,所得税对GDP相关性较弱。目前我国税收结构、税收负担等方面存在较大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确实阻碍了我国税收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根据上文分析,得到我国税收与经济增长存在比较严峻的问题,对应相关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分别为均衡宏观税负,巩固税收的经济增长效应;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及鼓励出口,实现税收对经济动力的助推作用;增加所得税占比,减少流转税占比,调节税制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