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煤体多场耦合作用下渗透率演化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mfxue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部煤体的赋存环境具有“高地应力、高温、高渗透压”的“三高”特征,同时深部开采中煤岩体还具有强扰动和强时效的工程响应。“三高”特征在采掘活动中显著影响煤体渗透率的变化,而开采扰动形成的采动裂隙能够有效提高煤层渗透率。因此掌握多场耦合影响和开采扰动下深部煤体渗透率的演化规律对于防治深部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实现煤与瓦斯共采等技术来说至关重要。目前,煤体渗透率研究的先进成果主要集中在煤层气抽采方面,其力学边界条件、物理场变化与煤炭开采并不相同,而关于煤炭开采方面的渗透率研究较多是面向浅部煤层或单一因素影响下的渗透率变化,针对多场耦合和开采扰动下深部煤层渗透率演化规律研究略显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深部煤层工作面前方煤体为研究对象,以深部开采扰动下的采动应力路径和扰动应力-气体压力-温度耦合为控制条件,综合运用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的手段,对深部煤体多场耦合作用下的渗透率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改进了以往煤体渗透率模型中单轴应变和上覆载荷不变的假设,建立了两种形式的三向应力下煤体渗透率模型——指数型和立方型,结合改变轴压和围压、改变气体压力条件的渗透率实测数据验证了两种三向应力下煤体渗透率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指数型的拟合优度更高;基于此,考虑吸附解吸和损伤破裂的作用,构建了两种形式的开采扰动下考虑损伤的深部煤体渗透率模型——指数型和立方型,又结合常规三轴加载、开采扰动加卸载和气体压力改变下的渗透率实测结果证明了两种模型较好的适用性,指数型的拟合结果较立方型更贴近实测值。(2)考虑温度与扰动应力引起的耦合损伤及解吸效应,建立了开采扰动与温度耦合下的深部煤体渗透率模型,分别通过改变温度、扰动应力和温度耦合的渗透率实测结果验证出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相应试验条件的渗透率演化过程;温度与扰动应力耦合下,煤体渗透率随内膨胀应变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热内膨胀应变系数的增大而减小。(3)将多场耦合下引起裂隙变形的因素划分为:有效应力、气体压力和温度,利用各向异性弹性理论建立了多场耦合下各向异性的深部煤体渗透率模型,并分别利用改变有效应力、改变气体压力、改变温度以及应力、气压和温度耦合下的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良好的适用性;然后基于统计损伤力学推导了各向异性的损伤本构,同时利用全微分方法给出了本构中参数的取值方式,进而建立了多场耦合下考虑损伤的各向异性深部煤体渗透率模型。(4)将煤体简化为由“煤基质桥”连接煤基质的几何结构,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多物理场中因素对内膨胀系数的影响规律。在恒定围压的边界条件下,升高孔隙压力与升高温度后煤基质的水平位移场分布相类似,煤基质位移的最大值均出现在煤体上下两端。由于煤基质桥的抵抗作用,在煤基质桥附近的煤基质水平位移均近乎为0。随着孔隙压力的升高或温度的升高,煤基质内外侧的水平位移增量均呈现非线性的增长;内膨胀系数随孔隙压力的升高呈线性下降过程,与理论反演结果相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形式的上升过程。(5)实验表明平煤矿区的深部煤体在保护层开采方式应力路径下的峰值抗压强度范围在47.67~52.53 MPa,相应的应力集中系数范围在1.907~2.101之间;深部煤体的峰值强度和峰值应变均随着气体压差的升高而降低;采动应力加卸载后煤体的破坏模式以剪切破坏为主。由于采动应力路径中原岩应力的恢复过程,试验初始时刻深部煤体渗透率较低,处在1× 10-18 m2的数量级;采动应力路径下深部煤体渗透率的演化过程呈现先缓慢升高、峰值后骤然上升的变化趋势。
其他文献
深部含瓦斯煤体物理力学行为是多相共存多场耦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高应力环境下,煤体流变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深部煤体流变-渗流-温度耦合模型不仅是深部岩体力学的重要基础,而且为深部煤体及伴生资源开采提供理论支撑和安全保障。煤体渗透率作为多场耦合过程的中间变量,需考虑流变渗流条件下其演化规律。本论文以平煤神马集团1000m以深采煤工作面的开采条件为背景,提出了以采动应力为基础的深部煤体开采扰动因子,将A
定量可视化地确定复杂孔隙地质材料内部三维应力场的分布和演化,对解决地质、矿业、土木等工程领域中应力主导的材料内部变形、裂纹扩展、渗流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天然岩体中复杂孔隙结构内部的三维应力场严重影响着煤炭开采时采动应力场的分布、石油开采中孔隙压力的变化、页岩气开采时渗透性的改善等;岩土工程中深埋隧道、硐室等地下工程的长期稳定与安全与其围岩中高应力集中形成的损伤区直接相关。从本质上讲,孔隙地质材
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这条丝绸之路的开辟,无论从服装、饮食、信仰以及音乐上都对中原大陆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甘肃、新疆,中亚、西亚的音乐风格与中原内地的江南婉约缱绻的音乐风格以及西北苍凉辽阔的音乐风格音乐大为不同,因此在近现代的竹笛音乐作品的创作中,很多优秀的音乐
我国是一个能源需求大国,在发电供热方面煤炭是主要的能源。从煤炭的开采地域来看,最近几年华东、华北地区的煤炭开始出现萎缩,且开采深度和难度加大。随着西部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快及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煤炭开采开始向西部转移。从储量上来,西部煤炭资源总量占全国的64.8%,2018年的生产产能为15.13亿万t,占全国的43.34%,因此布局西部煤炭开采是大势所趋。我国西部地区赋存有大量20m以上特厚煤
吉林省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赋煤区,其中古近纪是吉林省最重要的成煤时期,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的东半部。珲春盆地位于吉林省珲春市境内,是吉林省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本文结合煤岩学、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等学科知识对珲春盆地古近纪煤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着重对珲春煤中矿物质的富集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珲春八连城矿区煤主要为低灰分、高挥发分亚烟煤;板石矿区煤主要为中灰分、高挥发分亚烟煤;富强矿区煤主
针对特厚煤层,采用综放开采技术是实现安全高效开采的主要方法之一。顶煤在到达放煤口时及时垮落和充分破碎是采用综采放顶煤开采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针对急倾斜特厚煤层,由于顶煤硬度大,工作面短,顶煤受到的夹制作用大,自然破碎效果差。采用水平分段法超前工作面爆破弱化顶煤,再进行综采放顶煤开采回收顶煤,是解决急倾斜特厚煤层顶煤难以垮落的有效方法。本文针对青海江仓一号20#急倾斜特厚煤层,运用理论分析、数值计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能源和矿产资源,迫切需要了解岩体的应力状态,地应力测试越来越受到重视。Kaiser效应测地应力因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获得广泛的研究,但有关钻孔岩芯Kaiser效应机理与应用等问题仍未很好解决。为此,本文针对钻孔岩芯Kaiser效应地应力测试,首先借助Griffith微裂纹模型,分析Kaiser效应方向独立性,进而采用实验室试验探讨循环路径、循环峰值和围压等对Kaiser效应的影响,
本文以林西矿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项目为背景,对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料浆矸石颗粒悬浮性展开了研究。针对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料浆矸石颗粒悬浮性差、容易下沉,料浆管道输送需要添加悬浮剂提高矸石颗粒可浮性这一现象,分别建立了球形矸石颗粒和立方体矸石颗粒力学模型,分析了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料浆矸石颗粒沉降规律,总结了影响矸石颗粒悬浮的关键性因素,提出了提高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料浆矸石颗粒悬浮性的两种方法,并从理论上推
本文以典型新疆高碱煤为原料,通过化学溶剂萃取的方式定量分析了高碱煤中碱性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同时采用先进的X射线和核磁共振原位分析技术,全面深入揭示煤中碱性金属元素的原始物化特性。此外运用实验室规模的加压固定床高温热解/气化反应装置来模拟工业鲁奇炉运行过程煤转热转化特性,着重分析了原煤热解及煤焦气化过程中腐蚀性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迁移、释放和界面沉积行为,从而揭示碱性金属元素的高温热演变特性;同时还
自从1991年,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简称CNT)被日本电镜学家Iijima首次发现以来,因其具有巨大长径比和比表面积的几何结构特点,使其在力学、热学和电学等性能上表现的异常优越,从而迅速成为众多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也很自然的当作理想增强体而被引入到先进复合材料中,从而制备出性能更加优越的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Nanotube-Reinforced Compo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