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管内膜增生是血管重建术(血管移植、球囊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而常导致血管的再狭窄终致手术失败。因此,探索有效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药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前期研究表明二膦酸盐能通过抑制、杀伤单核巨噬细胞以降低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二膦酸盐能蓄积于人和动物的正常和粥样硬化动脉中,这促使我们构思并探索唑来膦酸(目前作用最强的二膦酸盐)能否直接作用于血管壁中的主要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以深化了解二膦酸盐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唑来膦酸静脉注射及局部应用对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血管内膜增生开拓新思路和方法。方法:(1)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并传代:应用细胞计数仪、流式细胞术、Transwell技术、凋亡检测、蛋白质印迹等技术探索不同浓度唑来膦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黏附和迁移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2)大鼠血管内膜增生模型(球囊损伤颈动脉法)的建立:24只SD大鼠分为4组,每组6只,Ⅰ组为Ⅱ组为对照,仅行球囊损伤;Ⅱ组为球囊损伤+静脉注射唑来膦酸(50μg/kg,1次/周);Ⅲ组为Ⅳ组对照,为球囊损伤+血管外膜涂胶原;Ⅳ组为球囊损伤+血管外膜涂含唑来膦酸(100μM,200μL)的胶原。3周后应用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分析统计各组受损颈动脉的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内膜/中膜面积比值。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统计各组内膜中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的比值,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内膜中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细胞计数结果表明唑来膦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上升而增强,100μM唑来膦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达89.6%。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唑来膦酸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S/G2/M期,但未引起明显的细胞坏死或凋亡。Transwell技术检测结果表明唑来膦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黏附及迁移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0μM唑来膦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黏附和迁移的抑制率可分别达68.4%和59.6%。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唑来膦酸是通过抑制黏附斑激酶的磷酸化而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黏附及迁移产生抑制作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经唑来膦酸处理后的部分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成球形,并见大量的溶酶体积聚于胞浆内。(2)4组大鼠受损颈动脉的内膜面积平均值分别为0.271 mm2、0.117 mm2、0.278 mm2和0.034 mm2,中膜面积平均值分别为0.139 mm2、0.150 mm2、0.152 mm2和0.135 mm2。因此,Ⅱ组及Ⅳ组内膜/中膜面积比值较Ⅰ组和Ⅲ组分别下降59%和87%。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4组大鼠受损颈动脉内膜中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的比值分别为38.73±5.54%,23.14±6.95%,40.89±3.52%和14.05±8.64%。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Ⅱ组及Ⅳ组受损颈动脉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有大量溶酶体积聚。结论:(1)通过本研究发现唑来膦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黏附及迁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深化阐明了二膦酸盐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机制。(2)静脉注射及局部运用唑来膦酸对大鼠血管内膜增生具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局部运用,这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血管内膜增生开拓新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