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成熟度模型及其评价体系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isn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而高校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发展的成熟度水平研究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效率以及科研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资源重复建设、软件资源徘徊在课堂之外、保障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诸多问题,高校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仍存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开展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构建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成熟度模型及其评价体系,进而明确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以、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引导和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估项目、指标体系、文献、政策、发展脉络的分析,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系列中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内容为依据,结合信息化成熟度模型构建了高校教育信息化成熟度模型及其评价体系,然后对高校教育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的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利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给出分数计算方法以及得分区间与成熟度模型等级的对应关系。最后对全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了解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现状以及不同阶段、同阶段高校发展的差异性,明确存在的问题并依据成熟度模型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整体处于应用推广期,而保障措施和资源建设与应用是发展比较薄弱的维度,依据高校教育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的特征从宏观层面提出针对资源建设与应用和保障措施的应对策略;其次处于不同阶段的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存在差异,基础设施、资源建设与应用、管理信息化、保障措施在三个阶段发展特征不同;最后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高校发展存在差异性,通过对当前发展阶段(应用推广期)的四所高校:A、B、C、D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设施、保障措施、资源建设与应用、管理信息化分别是四所高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薄弱项,依据高校教育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的特征从微观层面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其他文献
A spectral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Er-doped waveguide amplifiers(EDWA) in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is presented. This model is based on
The wafer level hermetic package method was studied experimentally in low temperature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with benzo-cyclo-butene(BCB) material. The resu
In order to meet the electrical and thermal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current high performance optoelectronics, two package types with dual-in-line package(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