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双向张弦结构二维地震响应分析及试验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siqyd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弦结构是一种新型的预应力钢结构形式,由于其受力合理的特点在国内外工程实践中得到了较多应用。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计算,分析了大跨度双向张弦结构的动力特性和以及在二维地震反应下的抗震性能,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根据试验模型尺寸建立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张弦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并输入不同场地类型的地震波进行地震反应分析。 对双向张弦结构模型进行了振动台台阵试验。首先进行了试验的设计,包括试验相似比的确定、施加配重的布置图、试验模型的加工制作、振动台输入地震波的选取、测点布置以及试验加载步骤的确定;之后通过共振法、脉动法和自由振动法得到了双向张弦结构的前几阶自振频率及其振型;通过分析敲击响应曲线、自由衰减曲线、环境振动曲线以及其功率谱得到了结构的阻尼比及前几阶的自振周期,并将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通过对结构自振特性的分析可知,结构基本振型以竖向振型为主,所以张弦结构竖向刚度较小,水平刚度较大,同时频率分布比较密集。接着考虑单向滑动支座、铰支座和固定支座三种约束条件下,分别输入E1-Centro波、Taft波、Tianjin波、人工波对结构进行振动台试验,试验测得结构反应的加速度、应变、内力等,对同种约束不同地震波下结构反应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不同约束下同种地震波输入下的实验数据比较分析,同时将试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比较,二者比较吻合。 本文通过对张弦结构的试验研究和模型的理论分析,了解了双向张弦结构在二维地震反应下的规律,取得了相应结论,并对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地震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一次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极短时间内造成严重的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甚至可以在几秒钟至几十秒钟之内摧毁
众所周知,桩的沉降是桩基设计中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桩沉降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如土的材料性能参数、桩的几何尺寸和上部荷载等。分析这些不确定性的方法有很多
本方法以气相色谱-质谱议为检测手段,使用固相萃取和液液萃取为预处理方法,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在课题组原有方法基础上,优化气相色谱参数,进样量增大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地铁建设蓬勃发展,地铁隧道的近接施工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就目前来说,解决地铁隧道的近接施工问题不仅可以确保地铁隧道和建筑物的安全,而
预应力钢结构通过施加预应力以充分利用钢材弹性范围内的强度,提高构件或结构的承载能力,减少其变形,达到节约钢材、降低造价的目的。预应力与大跨空间结构相结合形成了许多
抗压与抗拔群桩基础在工程实际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其沉降计算始终是工程应用中的重点研究课题。现有桩基沉降计算方法多是基于弹性理论,即假定土体在拉伸、压缩时的模量相等,
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结构健康监测已经成为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由于无线监测系统具有小型化、智能化、低成本、安装便捷等优点而成为了结构健康监测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大跨径预应力砼连续刚构桥以其施工简便、造价经济、受力合理、行车舒适等独特优势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崛起。尽管其起步较晚,在主跨100~250m范围
短肢剪力墙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抗侧力构件,它不凸出墙面,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已在我国的中、小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对短肢剪力墙的研究大多是针对具有